《左传》引古人言

心则不竞。何惮于病。畏首畏尾。身其馀几。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杀老牛莫之敢尸。挈瓶之知。守不假器。鹿死不择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周]:指周朝,古代中国的朝代。
  • 无名氏: 作者身份未知或未记载名字的人。
  • 心则不竞: 心地无私,不争强好胜。
  • 何惮于病: 对疾病有什么可害怕的?
  • 畏首畏尾: 做事顾虑重重,过于谨慎。
  • 身其馀几: 生活中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即使鞭子再长,也无法触及到马的腹部,比喻力量有限,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 杀老牛莫之敢尸: 杀死一头老牛,没有人愿意承担杀死它的责任。
  • 挈瓶之知: 指持小器皿的人也有其智慧,比喻即使知识有限,也能有所作为。
  • 守不假器: 守住道义不需借助外物。
  • 鹿死不择音: 鹿临死时不会考虑声音是否悦耳,比喻人在危急时刻不会顾及太多。

翻译

周朝的古人说,如果人心无私,就不会惧怕疾病。做事过于谨慎,到最后可能只剩下很少的时间。即使鞭子再长,也无法改变事实,就像无法触及到马的腹部一样。杀了老牛,没有人愿意背负杀牛的责任。即使是持小瓶子的人,也有自己的智慧,知道如何坚守原则。在生死关头,人们不会在乎声音的好坏。

赏析

这首古诗寓言深刻,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人性、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的思考。它强调了内心的坦荡与宽容,不必过度担忧外界困难;同时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有决断力,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杀老牛莫之敢尸"寓意着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鹿死不择音"则暗示人在关键时刻应果断行事,不受外在因素干扰。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洞察和智慧。

无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