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日杂言

· 沈周
日既去,日复来,来如赴,去如颓。 来是谁约,去是谁推。 一来一去,彼此自禅续,无与我与,何故使我心惊猜。 似乎少年有根是汝拔,老丑无种是汝栽。 百年所算三万六千日,自我而数指作枚。 我今行年已七十,历日二万五千枚。 所该百而去七大大半,又复使我心惊呆。 虽欲不惊呆,猛见霜丝雪缕垂两腮。 何况人生不满百,疾乌捷兔又如此而相催。 我思天地灵长之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然后运穷劫尽荡而为灰。 吾人亦谓参三才。 胡乃其气短索,不得相追陪。 准天地而言人,眇尘海之一埃。 嘅岁月之玩人,同古今而一雷。 我无长绳系日住,亦无长戈挥日回。 亦不知学仙能久视,亦不知托佛能轮回。 而今而后,去之日付一杯,来之日付一杯。 不忧罄其瓶、耻其罍。 春暖秋凉、山边水隈,访黄菊、寻白梅。 秋月自与吾虑净,春云自与吾怀开。 昼游之地吾蓬莱,夕息之处吾夜台。 以殇视我吾老大,以彭视我吾婴孩。 信寿夭吾何以外,请享此见在,不乐胡为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禅续:连续,持续。
  • 老丑:年老且丑陋。
  • 疾乌捷兔:形容时间流逝之快,像飞鸟和兔子那样迅速。
  • 霜丝雪缕:像霜和雪一样的白发。
  • 灵长:广远绵长。
  • 三才:指天、地、人。
  • (miǎo):微小。
  • (qìng):空,尽。
  • (léi):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
  • (wēi):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 (shāng):未成年而死。
  • :彭祖,传说中的长寿人物。

翻译

太阳离去了,又会回来,回来时好像急赴而来,离去时犹如颓败下去。来是谁约定的,去是谁推动的。一来一去,自然持续不断,和我无关,但为何让我心中惊疑。好像少年时有根源被你拔除,年老丑陋没种子却是你栽种。百年算来有三万六千日,从我这边数起来就像数木枚。我如今已活了七十岁,经历的日子有二万五千枚。所应有的百个中已经过去七十大半,又再次让我心惊发呆。即使想不心惊发呆,猛然看到两腮垂下的霜丝雪缕。何况人生不满百年,时间过得像飞鸟和兔子那样快又如此催赶人。我思考天地广远绵长之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然后运气穷尽、劫难到尽头就化为灰烬。我们人类也可说能参与天地人三才。为何生命如此短暂,不能长久跟随。按照天地来说人,就像尘世大海中的一粒尘埃。感慨岁月捉弄人,古今都像这同一声惊雷。我没有长绳拴住太阳不让它走,也没有长戈挥舞让太阳回来。也不知学仙能否长久生存,也不知依托佛教能否轮回。从今以后,离去的日子献上一杯酒,到来的日子也献上一杯酒。不担忧酒器空了、被耻笑。春天温暖秋天凉爽,山边水畔,拜访黄菊、寻找白梅。秋月自然让我的思虑纯净,春云自然让我的心怀敞开。白天游玩的地方是我的蓬莱仙境,晚上休息的地方是我的墓台。把我看成早亡我就已经老迈,把我看成彭祖我就是婴孩。确实生命长短我怎能知道之外,姑且享受现在,不快乐又为何呢。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时间和人生展开思索与感慨。诗中感叹太阳的来去,以太阳的运行来象征时光的流逝。通过描述人生短暂,与天地的长久相对比,表现出对岁月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尽管生命有限,但仍要珍惜当下,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时光的流逝。语言流畅生动,情感深沉真挚,其中对时光、生命、自然等元素的描写细腻而深刻,让读者对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有了更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