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

· 沈周
长帽西风满面尘,相逢怜老不怜贫。 三杯浊酒浮生事,一曲悲歌万感人。 蝼蚁未知何处骨,蜉蝣聊寄不訾身。 白头对客无聊赖,还说莺花少日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蝼蚁:lóu yǐ,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 蜉蝣:fú yóu,一种生命短暂的昆虫,常用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 不訾:bù zī,不可估量,无法计算。

翻译

戴着长长的帽子,迎着西风,满脸是尘土,与人相遇时,人们怜悯我老去,却不同情我的贫穷。三杯浑浊的酒,勾起了浮生中的种种往事,一曲悲伤的歌,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我这微不足道的身躯,不知将来会葬于何处,就像蜉蝣一样,只能暂时寄托在这无法估量的世界中。白发苍苍的我,面对客人感到无趣,只能回忆起年轻时春日里莺歌燕舞的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老者的形象,通过对比老与贫的境遇,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诗中“蝼蚁”和“蜉蝣”的比喻,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结尾处的“莺花少日春”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增添了诗的哀愁和怀旧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洞察和感慨。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