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港途中即事

隐心甘作苦,逐逐却难禁。 计拙忧成老,身闲喜独吟。 尘嚣浑欲脱,山水试相寻。 满路芙蓉发,秋光已觉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逐逐追求的样子。这里指为生活四处奔忙追逐。
  • 浑欲脱几乎想要摆脱。“浑”意思是几乎、简直 。
  • 芙蓉:这里指木芙蓉,秋季开花。

翻译

我甘心忍受着生活的困苦,可还是难以抑制为生活忙碌奔波。我谋求生计的办法笨拙,为此忧虑得日渐衰老,闲暇时倒是喜欢独自吟诗。我一心想要摆脱尘世的喧嚣纷扰,试着去寻找那清幽的山水。一路上木芙蓉纷纷绽放,我已然感觉到深秋的气息已经很浓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新港途中有感而发之作。开篇“隐心甘作苦,逐逐却难禁”,直接抒发自己甘愿忍受苦难,但又身不由己为生活奔逐的矛盾心境。“计拙忧成老”真实地刻画了自身因不善谋划生计,在忧虑中逐渐衰老的无奈,这也是生活中许多人共有的心境,很容易引起共鸣。“身闲喜独吟”则展现了诗人在繁忙生活中的精神寄托,闲暇时吟诗成为他获取内心宁静的方式。“尘嚣浑欲脱,山水试相寻”表达出诗人对摆脱尘世纷扰、去山林水泽间寻找静谧与美好的热切向往。“满路芙蓉发,秋光已觉深”以景结尾,描绘路途上芙蓉盛开之景,暗示秋意已深,既点明时间,也借景抒发内心复杂情绪,在欣赏美好秋景的同时,或许也在感慨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沧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幽,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

沈光文

沈光文,郑克塽具表归降。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其诗文散见于方志,台湾诗文总集,以及笔记杂纂,如连横《台湾诗荟》、陈汉光《台湾诗录》。至于别集之辑录,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以及龚显宗主编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兹以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并参校下列诸本:《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台湾诗录》、《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参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宁波同乡会,1977;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新营:台南县文化中心,1998。〗(江宝钗撰)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