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一日坐钱员外仕宏竹间小楼戏简

首夏鸣禽繁,晏坐竹间楼。 天风洒琳琅,碧云衣上流。 焚香了长日,短童具茶瓯。 枕簟对青山,顿觉五内幽。 地僻不受尘,主人更清修。 何当拜庞老,同入鹿门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首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
  • 鸣禽:善于鸣叫的鸟。
  • 晏坐:安然静坐。
  • 琳琅:美玉,这里形容清脆的风铃声。(“琅”读音:láng)
  • 茶瓯:茶杯。(“瓯”读音:ōu)
  • 枕簟:枕头和竹席。(“簟”读音:diàn)
  • 五内:五脏,这里指内心。
  • 清修:指操行高洁美好的人。

翻译

农历四月,鸟儿的鸣叫声繁多,我安然静坐在竹间的小楼上。 天风吹来,似美玉相击般清脆作响,碧云在衣裳上流淌。 整日焚香,小僮准备好了茶杯来泡茶。 头枕着竹席,面对着青山,顿时觉得内心幽静。 这里地处偏僻,没有尘世的纷扰,主人更是品行高洁美好。 何时能够拜访庞德公那样的高人,一同进入鹿门山游历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初夏时节,于钱员外仕宏的竹间小楼上的闲适情景。诗的首联通过“首夏”“鸣禽”“晏坐”“竹间楼”等词语,营造出了一个宁静、清幽的氛围。颔联中“天风洒琳琅”形象地写出了风声的悦耳,“碧云衣上流”则富有诗意地描绘了云影飘动的景象。颈联描述了焚香、品茶的悠闲生活。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脱俗生活的向往,希望能与高洁之士一同游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和对高雅情趣的欣赏。

孙一元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