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禘圜丘及北郊歌辞十三首其七高明乐
皇心缅且感,吉蠲奉至诚。
赫哉光盛德,乾坤照百灵。
报福归昌运,承佑播休明。
风云驰九域,龙蛟跃四溟。
浮幕呈光气,俪象烛华精。
护武方知耻,韶夏仅同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禘(dà dì):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一种隆重仪式。
- 圜丘(yuán qiū):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圆形的高台。
- 北郊:古代帝王祭祀地祇的地方。
- 吉蠲(jí juān):清洁,指祭祀前的准备,如清洁祭器等。
- 赫哉:显赫,盛大。
- 光盛德:光辉灿烂的德行。
- 乾坤:天地。
- 百灵:各种神灵。
- 昌运:昌盛的国运。
- 休明:美好清明。
- 九域:九州,泛指整个中国。
- 四溟:四海,泛指整个世界。
- 浮幕:飘动的帐幕。
- 光气:光彩和气息。
- 俪象:成对的景象。
- 烛华精:照亮华丽的光彩。
- 护武:守护武力。
- 知耻:知道羞耻。
- 韶夏:古代乐曲名,这里指音乐。
- 同声:和谐的声音。
翻译
皇上的心中充满怀念与感慨,清洁祭器以表达至诚的敬意。 多么显赫啊,这光辉灿烂的德行,天地照耀着所有的神灵。 报答神灵的福祉,归于昌盛的国运,承受神的庇佑,传播美好的清明。 风云驰骋于九州,龙蛟跃动于四海。 飘动的帐幕呈现出光彩和气息,成对的景象照亮了华丽的光彩。 守护武力方知羞耻,韶夏之乐仅能和谐同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隋代帝王举行大禘、圜丘及北郊祭祀的盛大场面,表达了皇帝对神灵的敬仰和对国家昌盛的祈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风云驰九域,龙蛟跃四溟”,展现了帝国的辽阔和神灵的庇佑。同时,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传达了对德行和礼仪的重视,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整体上,诗歌语言庄重,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庄严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