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阳行先

· 苏轼
室空惟法喜,心定有天游。 摩诘原无病,须洹不入流。 苦嫌寻直枉,坐待寸田秋。 虽未麒麟阁,已逃鹦鹉洲。 酒醒风动竹,梦断月窥楼。 众谓元德秀,自称阳道州。 拔葵终相鲁,辟谷会封留。 用舍俱无碍,飘然不系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法喜:闻见、参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 天游:放任自然的思想遨游。 摩诘: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须洹(huán):“须陀洹”的简称,佛教语,小乘初果位名,借指初入佛门。 寸田:心田,心。 麒麟阁:汉代阁名,汉宣帝曾将功臣图像画在麒麟阁上,以表其功。这里借指朝廷的表彰和荣誉。 鹦鹉洲:原在武汉市武昌城外江中,相传东汉末年祢衡曾作《鹦鹉赋》,后被黄祖杀害,葬于此洲,因而得名。这里指灾祸或危险之地。

翻译

房间空荡只因为领悟佛法而心生喜悦,内心安定便能放任思绪自由遨游。王维原本没有病恙,初入佛门之人也未入世俗之流。 苦恼于寻找正直之人却常遇弯路,只能静坐着等待心田如秋天般成熟。虽然没有获得朝廷的表彰荣誉,却已逃离了那危险灾祸之地。 酒醉醒来微风吹动着竹子,梦断时分明月悄悄窥探着楼阁。众人都认为是元德秀般的人物,自己却自称是阳道州。 像公孙休(注:“拔葵”典故中的人物)那样最终在鲁国为相,如张良(注:“辟谷”典故中的人物)那般退隐后会被封赏挽留。 无论是被任用还是被舍弃都没有妨碍,自在逍遥如同不被束缚的小船。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诗中通过表达对佛法的领悟、对内心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境遇的看法,展现了他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首联描述了通过佛法获得内心的喜悦与宁静,放任思想遨游。颔联以王维和初入佛门之人作比,暗示自己的超脱心境。颈联表达了对寻找正直之人的困难以及对内心成长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对朝廷荣誉的淡泊和对远离灾祸的庆幸。尾联则通过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人生得失的坦然,无论是任用还是舍弃,都能保持自由自在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苏轼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生哲学。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