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流水行藏,浮云踪迹,茫茫碧海青天。
叹光阴易逝,岁月难延。
底事离愁别绪,抛不去、心上眉边。
愁都艳,芙蓉秋雨,芍药春烟。
堪怜。
彩毫挥脱,徒萦得蚕丝,万缕缠绵。
纵诗成白雪,舌长青练。
究与生平何补,诚不若、桃李无言。
空惆怅,瑶台十二,弱水三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底事:何事,为什么。
- 愁都艳:这里“都艳”形容哀愁之美态。“都”可理解为“优美”意。
- 彩毫:彩笔。如江淹曾梦仙人授彩笔事,后用“彩笔”形容才华。
- 舌长青练:“青练”原指青色的绢帛,这里借指优美的文字如同长长的青练,意在说口才文笔很好。
- 瑶台十二: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有十二层瑶台,形容高远神秘之所。
- 弱水三千:古时许多浅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过渡,古人认为是由于水嬴弱而不能载舟,因此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弱水。后来的古文学中逐渐用弱水三千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也有引申爱情说法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这里用“弱水三千”形容路途遥远广袤,艰难不可及。
翻译
人生如同流水般飘忽不定,行踪又似浮云般没有定所,面对这茫茫无尽的碧海青天。不禁感叹光阴轻易地流逝,岁月难以延长留住。到底为什么离愁别绪,始终抛不开,一直在心间眉梢缠绕。这哀愁竟也有着别样的艳丽,好像那秋雨里的芙蓉,春烟中的芍药。
实在让人怜惜啊!即便挥动彩笔挥洒才华,却只换来如蚕丝般千丝万缕的愁情缠绵。纵然诗作能如阳春白雪般高雅,口才文笔犹如青练般优美。但仔细想想,这一切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什么实际的补益呢?真不如桃李默默无言,却自具芬芳。徒然地满心惆怅,那高远神秘的瑶台仙境,遥远广袤的弱水,都是那么难以企及。
赏析
这首词围绕着对人生的感慨以及愁绪展开。上阕以“流水行藏,浮云踪迹”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的漂泊感和不确定性,随后 “叹光阴易逝,岁月难延” 直接抒发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与叹惋。“离愁别绪”难以抛却的描写细腻入微,“愁都艳,芙蓉秋雨,芍药春烟” 这句尤为出彩,词人把愁绪描写得富有浪漫色彩,将愁比作秋雨芙蓉、春烟芍药这种具有美感的事物,独特创新。
下阕作者由伤怀愁思转到对自身才华与人生价值的思考。“彩毫挥脱,徒萦得蚕丝,万缕缠绵” 表明即便才华横溢,却因才华滋生的愁情太多。“纵诗成白雪,舌长青练。究与生平何补” 发出对才华与人生实际价值关系的叩问,隐隐表达出因空有才华而无法实现抱负的遗憾。最后“空惆怅,瑶台十二,弱水三千” 用瑶台和弱水的意象收束全词,进一步强化了那种高远难及、人生迷茫无奈的情绪。整首词笔触细腻,情感丰富复杂,在优美的词句中蕴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悟和纠结的内心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