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夜

· 晏殊
槿户茅斋雅自便,京华风味入新年。 楼台冷落收灯夜,门巷萧条扫雪天。 病酒不闻花外漏,放朝仍得日高眠。 何妨静习闲中趣,欲问林僧结净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槿(jǐn)户:用槿木做的门。槿,木名,即木槿。
  • 茅斋:茅草盖的屋舍。

翻译

用木槿做的门和茅草盖的屋舍很是自在适宜,京城的风情景致融入到新的一年。亭台楼阁在冷落的收灯之夜,门巷街道在萧条的扫雪之天。醉酒生病听不到花外的更漏声,放假上朝后仍然能够太阳高照时才起床。不妨静静安享闲适生活中的乐趣,想要去询问林僧去结下纯净的缘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十八夜的景象和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中展现了一种宁静、自在的氛围,槿户茅斋体现出其居所的质朴淡雅。收灯夜和扫雪天的描写烘托出环境的冷落与萧条。而诗人病酒、高眠,享受着生活的闲适,最后表达出欲寻求内心宁静、与僧结缘的愿望。整体上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晏殊

晏殊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 3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