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芒种: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正值夏季,稻谷等作物开始成熟。
- 梅天: 指江南地区初夏时节,因梅雨季节而得名,多阴雨连绵。
- 露蚕: 初夏时分的蚕,刚从茧中孵化出来,身体上沾有露水。
- 簇: 蚕茧成群聚集的样子。
- 危樯: 高耸的桅杆,这里指江边的船只。
- 山趾: 山脚。
- 固: 坚固,此处指北山的稳固。
- 潮头: 潮汐的浪头。
- 销亡: 消失、灭亡。
翻译
在水乡的芒种之后,梅雨季节里天气阴凉。 傍晚时分,露珠中的蚕儿开始结茧成簇,江燕绕着高高的船桅飞翔。 北面的山脚下,坚固的大地与江潮的东流形成鲜明对比。 每年的这个时刻,我都会来这里远眺,人事变迁,有多少已经消逝无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初夏时节的景象,诗人以芒种和梅雨为背景,细腻地捕捉了自然界的细节。露蚕晚簇和江燕绕樯,既展示了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又寓含了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站在北固山上眺望,山河稳固,潮水长流,而人事的变迁则如同江上的波澜,让人感叹世事无常。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沧桑的深深思索。
窦常
窦常,字中行,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郡望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大历十四年,登进士第。贞元十四年,为淮南节度使杜佑节度参谋,后历泉州府从事,由协律郎迁监察御史里行。元和中,佐薛苹、李众湖南幕,为团练判官、副使。入朝为侍御史、水部员外郎。八年出为朗州刺史,转夔、江、抚三州刺史,后除国子祭酒致仕。诗入《窦氏联珠集》,《全唐诗》存诗26首。与其兄弟牟、群、庠和巩并称“五窦”。
► 25篇诗文
窦常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时雨 》 —— [ 宋 ] 陆游
- 《 春夏之交衰病相仍过芒种始健戏作 》 —— [ 宋 ] 陆游
- 《 芒种後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 —— [ 宋 ]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