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云

伐木丁丁山径通,林深长觉昼冥蒙。 栋梁自挟扶舆气,斤斧全收造化功。 莘野谩耕十亩雨,渭川空钓一丝风。 谁知作楫为林者,只在商岩版筑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丁(zhēng)丁:象声词,伐木声。
  • 冥蒙:幽暗不明的样子。
  • 扶舆气:自然的正气,象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成长的力量。
  • 莘(shēn)野:指伊尹早年曾在有莘之野耕田。
  • 渭川:指姜太公曾在渭水之滨钓鱼。
  • 商岩:传说中商王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岩中。见《书·说命上》。后以“商岩”比喻在野贤士。
  •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翻译

在山中听到伐木的丁丁声,山路也因此变得通畅,树林幽深,让人感觉白天都有些幽暗不明。那些栋梁之材自带自然的正气,斧头将它们砍下,这也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伊尹曾在有莘之野随意耕种,期望能有好雨滋润那十亩田地;姜太公曾在渭水之滨空钓,只等那一丝微风带来机遇。谁能想到,那些能够成为国家的支柱和森林的建造者,就在那如傅说一般的在野贤士之中,只待被发掘和任用。

赏析

这首诗以樵云为主题,通过描绘伐木的场景和对历史上贤士的联想,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发现与任用人才的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伐木声和山林的幽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接下来两句强调了栋梁之材的独特气质和斧头砍伐所蕴含的自然力量。后半部分则引入了伊尹和姜太公的典故,表达了人才在未被发现时的平凡与等待,以及一旦被发掘就能发挥巨大作用的期望。最后一句则点明了主题,强调了那些潜在的贤士就像傅说一样,有待人们去发现和启用。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深刻,用典恰当,富有哲理。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