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袭生过白泉精舍索赠

本自岩扉客,承家事耦耕。 中年归卒业,壮岁托论兵。 身觉儒流贵,心疑侠气轻。 垂成看一第,良久逊诸生。 狗曲群为诟,毛诗独著名。 贫终谙世味,老益见交情。 伏腊书相劳,寒温酒数行。 白泉钟乳色,黄鸟窃脂声。 彩电投壶出,疏星对局明。 即知河朔会,夙昔已纵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岩扉:岩洞的门。
  • 耦(ǒu)耕:两人并耕。

翻译

本来是岩洞门客,承担家中事从事两人并耕。中年回归完成学业,壮年依托论说兵法。自身感觉儒者流派尊贵,内心怀疑侠义之气轻微。将要成功看待科举中第,过了很久谦逊于众多儒生。像狗曲般被众人诋毁,只有《毛诗》独自著名。贫穷最终熟知世情滋味,年老更加看出交情。伏天腊日书信相互问候,寒冷温暖时酒喝几巡。白泉有着钟乳石般的颜色,黄鸟发出类似窃脂的声音。华美的灯光下投壶出现,稀疏的星星下对局正明。就知道这河朔的聚会,往昔早就已纵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原本超凡脱俗的人物,经历了中年回归学业、壮年论兵等历程,体现了对儒家、侠义等不同方面的思考。诗中还展现了贫老之际对世情、交情的感悟,以及与友人之间在白泉精舍的交往场景,如投壶、对局等,突出了一种文人雅集、自在逍遥的氛围。诗的语言古朴典雅,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展现出一个独特的情境和人物形象。

李攀龙

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