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引逸诗

昔吾有先正。共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谁能秉国成。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相彼盍旦。尚犹患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先正: 先代的贤明官员或圣人。
  • 明且清: 明智且公正。
  • 国家以宁: 国家因为他们的治理而安定。
  • 都邑以成: 都城因此而建立起来,繁荣昌盛。
  • 庶民以生: 平民百姓得以生存繁衍。
  • 秉国成: 掌握国家大政,使国家稳定。
  • 不自为政: 不亲自干预政务。
  • 卒劳百姓: 最终让百姓劳累不堪。
  • 盍旦: 夜晚,这里可能指深夜。
  • 尚犹患之: 即使在深夜,仍然担忧民生疾苦。

翻译

昔日我们有一位贤明的领导者,他公正明智,使得国家安宁,都城繁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谁又能像他那样妥善治理国家呢?他选择不直接参与日常政务,但到了深夜,他仍然深深忧虑着百姓的辛劳。

赏析

这首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深思熟虑、体恤民情的古代贤者形象。通过描述他的智慧和公正,以及他对百姓疾苦的深夜忧虑,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治国者的赞美和对现实政治的反思。诗中的"不自为政"并非懈怠,而是体现了贤者的远见,知道过度干预会带来反效果,而真正的治理在于引导和制度设计。整首诗寓意深远,体现了儒家崇尚贤能、关注民生的思想。

无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