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咏应制二首

入丛台,丛台裛春露。滴沥间深红,参差散轻素。妆蝶惊复聚,黄鹂飞且顾。 攀折殊未已,复值惊飞起。送影舞衫前,飘香歌扇里。 望望惜春晖,行行犹未归。暂得佳游趣,更愁花鸟稀。 且学鸟声调凤管,方移花影入鸳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丛台: 古代宫殿名,位于今河北邯郸市,是赵国的皇家园林。
  • : 洗涤,滋润。
  • 春露: 春天的露水。
  • 滴沥: 水珠下落的声音。
  • 深红: 深色的花朵。
  • 参差: 不整齐的样子,这里形容花朵错落有致。
  • 轻素: 轻盈的白色。
  • 妆蝶: 化妆打扮的蝴蝶。
  • : 回头看。
  • 攀折: 折取花朵。
  • 殊未已: 终止不住。
  • 惊飞: 吓得飞起来。
  • 送影: 随着身影摇曳。
  • 舞衫: 舞蹈时穿的衣服。
  • 歌扇: 歌唱时使用的扇子。
  • 春晖: 春天的阳光。
  • 鸳机: 双人织布的织机,象征夫妻或情侣。

翻译

步入丛台,丛台上沾染着春日的露水。晶莹的露珠滴落在鲜艳的花朵上,红白相间,美丽动人。打扮成蝴蝶的女子们惊讶地聚集又散开,黄莺儿翩翩起舞,不时回头张望。人们不断采摘花朵,却无法停止欣赏这美景。花瓣随着舞者的身影飘洒,香气弥漫在歌声的扇子里。

欣赏着春天的阳光,我们还不想离去。短暂的游玩时光虽然美好,却因花鸟渐少而感到惆怅。姑且学着鸟儿的鸣叫声,用花影编织美丽的爱情故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官仪在丛台游玩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丛台为背景,通过对春露、花朵、蝴蝶、黄鹂等意象的生动刻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同时,通过描写人们折花赏景的行为,反映出人们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珍惜。最后,诗人借鸟声和花影表达出对爱情的向往,使得整首诗在写景的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抒情色彩。

上官仪

上官仪

初唐宰相、诗人、著名御用文人,字游韶,陕州陕县人,上官婉儿的大父,常为皇帝起草诏书。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太宗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历任秘书郎、起居郎。高宗永徽初,历秘书少监,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拜相,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十二月(公元665年1月)因谏高宗废皇后武则天,为则天所嫉恨。麟德元年,又以与废太子李忠合谋反武则天,下狱死。中宗年间,因上官婉儿受中宗宠信,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追封楚国公。上官仪工诗,多应制奉和之作,诗风绮错婉媚,时号“上官体”。有集,佚。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