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 其二

清溪谁与濯尘缨,水气常昏海上城。 北塞晓烟嘶戍马,西风寒浪吸长鲸。 旗翻紫电皇威远,剑跃青虹阃令明。 骄子莫询周鼎重,郁葱佳气满神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濯尘缨:洗濯帽缨。喻超脱尘俗,操守高洁。濯(zhuó)。
  • 阃令:军令,将令。阃(kǔn)。

翻译

清澈的溪流谁来洗涤高洁的帽缨呢,海上的城池总是水气常常昏暗。北方边塞清晨的烟雾中马在嘶鸣,西边寒冷的风浪好似在吞噬长鲸。旗帜在紫电般的光芒中翻动显示着皇威的深远,宝剑跃动如青虹显示着军令的严明。骄傲的敌人不要询问周鼎的轻重,葱郁美好的云气布满了京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以及边境的氛围和军事的威严。前两句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点明环境特点。中间两句通过对北塞晓烟和西风寒浪的描写,展现了边境的肃杀与紧张,马嘶和“吸长鲸”的想象给画面增添了动态感。后两句写军旗飘扬、宝剑闪耀,突出了军威和军令,也体现了戚继光的自信与豪迈。最后提到京城充满佳气,蕴含着对国家的美好期望。全诗气势恢宏,意境深沉,表现了戚继光的爱国情怀和军事豪情。

戚继光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