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口号
岁暮多烈风,同云复冥冥。
邅回百里间,亦似千里情。
忆我寒梅花,兹晨笑柴荆。
喧啾下鸟雀,剥啄来友生。
岂知孤篷下,一笑双眼明。
决决文凘流,遥遥岩岫平。
舟重既晨发,路迷且宵征。
所欣丰岁祥,农鳸可以耕。
兼悲冻死骨,不见蔓草萦。
一觞酬袁安,愧尔千秋名。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邅(zhān)回:形容路途艰难曲折。
- 同云: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
- 冥冥:昏暗的样子。
- 剥啄:敲门声。
- 文凘(sī):有花纹的薄冰。
- 农鳸(gǔ):农忙时节。鳸,古书上说的一种候鸟。
翻译
年末常有猛烈的风,同云又布满天空阴沉沉的。在艰难曲折的百里路途间,心情也似有千里之遥般沉重。想起我那在寒冷中绽放的梅花,今天早晨在柴门荆扉处欢笑。喧闹的鸟雀叽叽喳喳飞下,传来敲门声是朋友到来。哪里知道在孤单的船篷下,一笑就使得双眼明亮起来。河面上有纹路清晰的薄冰流淌,远处的山岩和峰峦平坦。船重只好早上出发,道路迷失就夜间前行。可喜的是丰收之年的吉祥,农忙时节可以去耕种。同时也为冻死的人悲哀,不见那缠绕的蔓草。一杯酒敬给袁安,惭愧不如你那千秋的美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日返家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通过对恶劣天气和艰难路途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接着回忆家中的寒梅和朋友来访,带来些许温暖与喜悦。而后描写了途中的景色和行程的艰难。诗中既表达了对丰岁的欣喜,也流露出对冻死之人的悲悯。以袁安作比,体现自己的惭愧与感慨。全诗情感丰富,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黄淳耀
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为复社成员。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义,淳耀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僧舍。门人私谥贞文。能诗文,有《陶庵集》、《山左笔谈》等。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