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连

征夫从远役,归望绝云端。 蓑笠城逾坏,霜落梅初寒。 雪夜愁烽湿,冰朝饮马难。 寂寂长安信,谁念客衣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征夫:指远行的士兵或劳役者。
  • 远役:远距离的劳役或征战。
  • 归望:对家乡的思念和期盼。
  • 绝云端:形容遥远,高入云霄。
  • 蓑笠:古代农夫或渔夫的防雨工具,用草或竹编成。
  • 城逾坏:城市破败不堪。
  • 霜落梅初寒:指冬季霜降后梅花开始开放,天气寒冷。
  • 烽湿:烽火被雨水打湿,可能暗示战事频繁或者通信困难。
  • 冰朝:清晨结冰的时候。
  • 饮马难:在冰冻的地面上给马饮水变得困难。
  • 寂寂:寂静无声,冷清。
  • 长安信:指来自长安的消息,长安是当时的都城,这里代指朝廷或故乡的信息。
  • 客衣单:旅人衣物单薄,形容生活艰辛。

翻译

劳役者远离家乡,他的目光穿透云端,遥望归途。 破败的城池上,蓑笠已不再遮挡风雨,冬日的霜降临,梅花也带着寒意开放。 夜晚的雪让烽火显得更加潮湿,早晨的冰使给马饮水都变得艰难。 在这寂静的长安城里,期待着远方的讯息,又有谁能理解他衣衫单薄的困苦?

赏析

这首诗以征夫的视角,描绘了他在严寒环境中艰辛劳役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征夫从远役,归望绝云端",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身处逆境的无奈。"蓑笠城逾坏,霜落梅初寒"则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寒冷,暗示了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雪夜愁烽湿,冰朝饮马难"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紧张。最后两句,"寂寂长安信,谁念客衣单"以孤独的期待和无人关心的境遇作结,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生活的艰辛,引人同情。整体而言,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辛德源

隋陇西狄道人,字孝基。辛子馥子。沉静好学,博览群书,少即有名。曾仕北齐。入北周,为宣纳上士。及文帝受禅,久不得志。隐于林虑山。著《幽居赋》以寄情。与卢思道友善,时相往来,为人所奏,谪令从军,年余还。后参与修国史。撰《集注春秋三传》、扬子《法言》注等。转蜀王杨秀咨议参军,卒于官。有集。 ► 11篇诗文

辛德源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