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玉峰公宴席上赠施校书

半街丝柳带烟拖,深巷入官河。 画船银蜡,赵李夜经过。 闻说虫娘,新自茸城到,唤取奏清歌。 阑花簌簌闻歌落,重趁拍、小婆娑。 地衣翠滑,扶不稳鸾靴。 嫌煞流莺,偏在东风底,学唱定风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茸城:松江的别称。
  • 鸾靴:华美的靴子。鸾(luán)。

翻译

半条街道上柳丝如带被烟雾拖拽着,深深的巷子通到官河。画船点着银烛,赵李等人夜里经过。听说虫娘,刚刚从茸城到来,让人呼唤来演唱清歌。栏杆上的花簌簌地随着歌声飘落,重新跟着节拍轻轻舞动。地上的地毯光滑,连华美的靴子都站不稳。嫌弃那流莺,偏偏在东风里,学着唱《定风波》。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在宴席上的场景。开篇写了街巷的景色与氛围,接着引出主人公虫娘。着重描写了虫娘的歌声以及她随着歌声起舞的情景,展现出一种灵动而柔美的画面。同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细节的刻画,如地衣翠滑、流莺学唱等,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感和生动性。词风华丽细腻,富有情趣,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态。

陈维崧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