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

吾告时世人,修道宜殷勤。 恩亦不虚生,神明必报人。 昔有刘仲伯,精诚于道门。 勤恶使从善,岁会集群贤。 香火日夜勤,亦能感仓天。 命尽应当死,众神与表天。 三魂飞杨澌,七魄入死星。 右神削死藉,左神著生名。 伺命来极济,左相踏地瞋。 普告二十狱,拔出仲伯身。 三魂还复流,七魄还入身。 血脉还运转,百节方更坚。 面目更端严,肉骨更鲜明。 死臣三七日,寝尸还更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精诚:真诚而坚定。
  • 岁会:每年定期聚会。
  • 香火:指祭祀时点燃的香和蜡烛,这里象征虔诚的宗教活动。
  • 仓天:指天,古代认为天是万物之仓。
  • 伺命:指掌管生死的神。
  • (chēn):怒目而视。
  • 二十狱:指地狱中的各种惩罚场所。
  • 百节:指身体的各个关节。
  • 端严:端正庄严。
  • 肉骨:指身体。
  • 死臣:指已死的人。
  • 寝尸:指躺在棺材中的尸体。

翻译

我告诉世人,修道应该勤奋不懈。恩惠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神明必定会回报那些虔诚的人。从前有个叫刘仲伯的人,他对道教非常真诚而坚定。他努力使恶人改邪归正,每年都会召集许多贤人聚会。他日夜不停地进行宗教活动,也能感动上天。虽然他的生命已尽,应该死去,但众神为他向天求情。他的三魂飞散,七魄进入死亡之星。右边的神削去了他的死籍,左边的神为他写上了生名。掌管生死的神来帮助他,左边的神愤怒地踏地。他向二十个地狱宣告,要救出刘仲伯。他的三魂又回来了,七魄也回到了他的身体。他的血脉重新流动,身体的各个关节变得更加坚固。他的面貌更加端正庄严,身体更加鲜明。已死的人在三七二十一天后,躺在棺材中的尸体又活了过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刘仲伯的故事,强调了修道的重要性和虔诚的力量。诗中描绘了刘仲伯的精诚和勤奋,以及他如何感动神明,最终得到重生。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死后重生的向往。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古代道教的一些信仰和仪式,如香火、神明、生死籍等,为我们了解古代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