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彦方闽宪

· 虞集
七闽去天远,颠连苦无告。 牧人受深寄,昧者覆为暴。 犀象杂金贝,饥渴剧饫膏。 大言相鄙夷,餍夺心自恔。 岂无循廉吏,实病黑白挠。 聪明属旒黈,听荧资所到。 李侯金闺彦,图史擅雠校。 晨闻大夫奏,夕理武夷棹。 君子慎修职,宁适丰廪稍。 蕉荔甘多毒,姜桂老堪芼。 所怀延平翁,扬休似明道。 授受有源委,精微足深讨。 言立圣如在,表正愚可造。 师匠久不兴,真妄如枘凿。 云何诮支离,肆诞长凶傲。 异言古所诛,末学足深悼。 闽虽在海隅,前闻此渊奥。 正谊从简编,良俗宜善导。 赠言不及他,持此永为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七闽:古指今福建及浙江南部一带。闽,mǐn。
  • 颠连:困顿穷苦。
  • 无告:有苦无处诉。
  • 昧者:糊涂的人。
  • 大言:夸大其辞的言论。
  • 鄙夷:轻视,看不起。
  • 餍夺:贪得无厌地掠夺。
  • 自恔:自我满足。
  • 旒黈:帝王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旒,liú;黈,tǒu。
  • 听荧:被迷惑。
  • 金闺彦:指朝廷的才俊。
  • 图史:图书和史籍。
  • 擅雠校:擅长校勘。
  • 延平翁:指李侗,学者称延平先生。
  • 扬休:宣扬美善。
  • 明道:宋代理学家程颢的别称。
  • 源委:事情的本末。
  • 支离:分散,残缺不全。
  • 肆诞:放纵荒诞。

翻译

福建距离上天很遥远,人们困苦却无处诉说。统治者身负重任,却有糊涂人反而行暴政。犀角、象牙夹杂着金子、贝壳,就像饥渴之人极度贪婪膏脂。夸大言辞相互轻视,贪婪掠夺还自鸣得意。难道没有奉公守法的廉洁官吏,实在是被黑白颠倒所困扰。聪明才智属于帝王,被迷惑就凭所能听到的。李侯是朝廷的才俊,擅长图书史籍的校勘。早晨听闻有大臣上奏,傍晚就去治理武夷山地区。君子谨慎履行职责,岂能是为了丰厚的俸禄。香蕉、荔枝甘甜却多有毒性,姜、桂老了也可食用。所怀念的延平先生,宣扬美善好似程颢。传授和接受有本末缘由,精深微妙值得深入探讨。言论确立圣人就好像存在,表率端正愚昧之人也可塑造。能工巧匠已经长久不出现了,真正的和虚假的就像榫头和卯眼难以契合。为何指责残缺不全,肆意荒诞长久地凶恶傲慢。不同的言论自古以来就被惩处,浅薄的学问值得深深哀悼。福建虽然在海边角落,以前听说这里深藏奥秘。正确的道义从典籍而来,良好的风俗适宜好好引导。赠送的话语没有其他,秉持这些永远相好。

赏析

这首诗是虞集送给李彦方去福建担任宪司职务的作品。诗中首先描述了福建地区的一些状况,如百姓疾苦和为政的问题。接着赞扬了李彦方的才能和品德,相信他能履行好职责。提到了延平先生等,强调了道义和学问的重要性。诗中表达了对福建地区的期望,希望通过正确的引导改善风俗。整体语言古朴典雅,在表达对友人的期望与祝福的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现象有所思考。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