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荆公书后

王荆公书字,得古人法,出于杨虚白。虚白自书诗云:“浮世百年今过半,较它蘧瑗十年迟。”荆公此二帖近之。往时李西台喜学书,题少师大字壁后云:“枯杉倒桧霜天老,松烟麝煤阴雨寒。我亦生来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西台真能赏音。今金陵定林寺壁,荆公书数百字,未见赏音者。 ——《山谷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王荆公:即王安石。 杨虚白:人名。 李西台:即李建中,北宋书法家。 蘧瑗(qú yuàn):春秋时卫国大夫。

翻译

王安石书写的字,掌握了古人的书法法则,是源自于杨虚白。杨虚白自己写诗说:“浮世百年如今已过一半,和那蘧瑗相比晚了十年。”王安石这两幅字帖接近这种风格。过去李西台喜爱学习书法,在少师的大字墙壁后面题写道:“枯杉倒桧在霜天中显得苍老,松烟麝煤在阴雨里透着寒意。我也是生来就有书法癖好,一次进入寺院就看一次。”李西台真能领会其中的美妙。如今在金陵定林寺的墙壁上,有王安石书写的数百字,还没有见到能真正欣赏的人。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是黄庭坚对王安石书法渊源以及他人对书法欣赏的评价。提到王安石的书法得古人法源于杨虚白,并以杨虚白的诗和李西台对书法的热爱与欣赏来衬托。同时感慨金陵定林寺王安石所书数百字无人真正欣赏。文字简约而有内涵,既体现出黄庭坚对书法艺术的深刻洞察和品味,也反映出他对前代书法家及作品的尊重和欣赏。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