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飞白赞

· 苏轼
呜呼哀哉,与可岂其多好,好奇也欤?抑其不试,故艺也。始余见其诗与文,又得见其行草篆隶也,以为止此矣。既没一年,而复见其飞白。美哉多乎,其尽万物之态也。霏霏乎其若轻云之蔽月,翻翻乎其若长风之卷旆也。猗猗乎其若游丝之萦柳絮,袅袅乎其若流水之舞荇带也。离离乎其远而相属,缩缩乎其近而不隘也。其工至于如此,而余乃今知之。则余之知与可者固无几,而其所不知者盖不可胜计也。呜呼哀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白:一种特殊的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
  • 岂其多好:难道是他有很多嗜好。
  • 好奇:喜爱新奇的事物。
  • :还是。
  • 不试:没有被重用。这里指其才华未能充分施展在政务上,而在艺术领域有所展现 。
  • 篆隶:篆书和隶书,都是书法字体。
  • 既没:去世之后。“没”通“殁”(mò),死的意思。
  • 霏霏(fēi)乎:形容轻柔、纷纷扬扬的样子。
  • 翻翻乎:飘动、飞扬的样子。
  • 旆(pèi):旌旗。
  • 猗猗(yī)乎:形容轻柔、优美的样子。
  • 游丝:古代指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 :缠绕。
  • 袅袅(niǎo)乎:形容纤细柔软、随风摆动的样子。
  • 荇(xìng)带:荇菜的带状茎。
  • 离离乎:形容分布、排列的样子。
  • 相属:相互连接。
  • 缩缩乎:形容紧凑的样子。
  • 不隘:不显得局促。

翻译

哎呀,真是令人悲痛啊!与可难道是爱好众多,所以才对新奇事物如此着迷吗?还是因为他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施展,所以才把精力投入在艺术创作上呢?起初我看到他的诗歌和文章,又见识到了他的行草、篆书、隶书,当时以为这就是他的全部才艺了。在他去世一年之后,我又看到了他的飞白作品。真是美妙又丰富啊,他的飞白将世间万物的姿态都展现尽了。那笔画纷纷扬扬就如同轻薄的云雾遮住明月,飘动飞扬宛如长风卷起旌旗。轻柔优美似游丝缠绕着柳絮,纤细柔软像流水舞动着荇菜的茎带。笔画分布得当,看似分离却又相互连接;排列紧凑,即便很近却也不显得局促。他的技艺竟然精湛到这种程度,而我到现在才了解。可见我对与可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而我所不知道的关于他的事情大概多得数也数不清。唉,真是令人悲痛啊!

赏析

苏轼这篇《文与可飞白赞》是为纪念好友文与可所写。文中先通过猜测文与可专注于艺术的原因,引出对其才艺的描述。作者从最初认为了解文与可的多种才艺,到看到其飞白作品后,惊觉自己对他所知甚少,这种认知的转变强烈地表达出文与可艺术才能的卓越和丰富。文章对飞白书法的描绘极为精彩,运用大量比喻,将飞白笔画比作轻云蔽月、长风卷旆、游丝萦柳絮、流水舞荇带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飞白书法灵动优美、变化丰富的特点,让读者仿佛能直观看到那精妙的书法。全文情感真挚,在对文与可艺术才华的赞美中,融入了对好友的深切怀念之情,文辞简洁却意味深长,表达出对挚友深深的惋惜之情。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