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嵇叔夜诗与侄榎

叔夜此诗豪壮清丽,无一点尘俗气。凡学作诗者,不可不成诵在心,想见其人;虽沉于世故者,暂而揽其余芳,便可扑去面上三斗俗尘矣,何况深其义味者乎!故书以付榎,可与诸郎皆诵取,时时讽咏,以洗心忘倦。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 ——《山谷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嵇叔夜:嵇(jī)康,字叔夜,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 (jiǎ):黄庭坚的侄儿的名字。
  • 尘俗气:世俗的气息、庸俗的气质。
  • 世故:指处世的经验或待人接物的圆滑、世俗。
  • 义味:指诗歌蕴含的意义和趣味。
  • 讽咏:讽诵吟咏。

翻译

嵇叔夜的这首诗豪壮清丽,没有一点世俗的俗气。凡是学习作诗的人,不能不把这首诗背诵在心里,想象他这个人;即便是沉沦于世故之中的人,短暂地领略这首诗的芬芳,就可以掸去脸上三斗的俗气了,更何况是深入领会其中意义和趣味的人呢!所以我把这首诗写下来交给榎,你可以和各位兄弟都诵读,时常吟咏诵读,来洗涤心灵,忘却疲倦。我曾经对各位子弟说:士人活在世上,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有不可以庸俗,一旦庸俗就无药可医了。有人问不俗的样子,我说:难以说清楚,看他平时的生活,和俗人没有什么不同,面临重大节操问题时却不可改变,这就是不俗的人。士人在世间处世,有的出世有的入世,有的刚强有的柔和,不容易用一种节操来完全展现他的内涵,然而大致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观察。

赏析

这段文字表达了黄庭坚对嵇康诗歌的高度赞赏,认为其诗豪壮清丽,无世俗之气,强调了学习作诗的人应熟读并领会其诗的意义,从中汲取精华,以去除自身的俗气。同时,黄庭坚也阐述了自己对“俗”与“不俗”的看法,认为士人在世,应避免庸俗,真正的不俗之人在平时可能与常人无异,但在关键时刻能坚守节操。这段文字体现了黄庭坚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士人品德修养的重视,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启示意义。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