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吟·人知游山乐

· 魏源
人知游山乐,不知游山学。 人生天地间,息息宜通天地籥。 特立山之介,空洞山之聪。 渟蓄山之奥,流驶山之通。 泉能使山静,石能使山雄。 云能使山活,树能使山葱。 谁超泉石云树外,悟入介奥通明中。 游山浅,见山肤泽。 游山深,见山魂魄。 与山为一始知山,寤寐形神合为一。 蜗争膻慕世间人,请来一共云山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籥(yuè):古代一种管乐器。
  • :独特,突出。
  • 渟(tíng)蓄:指水积聚而不流动。

翻译

人们知道游山的快乐,却不知道游山也有学问。人生在天地之间,每一次呼吸都应该与天地的气息相通。独特是山的特质,空洞是山的聪慧。积聚不流是山的深奥,流淌是山的通达。泉水能让山宁静,石头能让山雄壮。云能让山有生气,树能让山郁郁葱葱。谁能超越泉石云树之外,领悟到独特深奥和通达明亮之中呢。游山肤浅,只能看到山的表面润泽。游山深入,才能看到山的魂魄精神。与山合为一体才开始真正了解山,日夜清醒与睡梦中身体与精神都合为一体。那些像蜗牛般争名逐利、羡慕世俗的人,请过来一起在这云山之间共度黄昏。

赏析

这首诗阐述了游山的不同层次与境界。强调游山不仅仅是享受快乐,更是一种学习和领悟。人应与自然相通,去体悟山的各种特质和内涵。诗中通过对山的各种元素如泉水、石头、云、树等的描绘,展现了山的丰富多彩与深邃。又指出浅显游山与深入游山的不同感受,突出深入了解山的重要。最后呼吁那些沉迷于世俗名利的人来投入山的怀抱,感悟自然的真切。这首诗富有哲理,既是对游山意义的思考,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引导,语言优美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魏源

魏源

清湖南邵阳人,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道光二年举人,会试落第,纳赀为内阁中书,二十五年始成进士。熟于国故朝章,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治学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与龚自珍齐名。入陶澍等幕,襄助筹办漕、盐、河诸大政。鸦片战争后作《海国图志》,倡“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成进士后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潜心著述。有《古微堂诗文集》、《圣武记》、《元史新编》、《老子本义》等。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