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仙花酒曲江池 · 第二折
〔南吕·一枝花〕俺娘眼上带一对乖,心内隐着十分狠,脸上生那歹斗毛,手内有那握刀纹。狠的来世上绝伦,下死手,无分寸。眼又尖,手又紧。他拳起处又早着昏,那郎君呵,不带伤必然内损。
〔梁州第七〕俺娘呵,则是个吃人脑的风流太岁,剥人皮的娘子丧门。油头粉面敲人棍,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娘使尽虚心冷气,女着些带耍连真,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则俺那爱钱娘扮出个凶神,卖笑女伴了些死人,有情郎便是那冤魂。俺娘钱亲钞紧,女心里憎恶娘亲近,娘爱的女不顺。娘爱的郎君个个村,女爱的却无银。(正旦云)俺娘拄着这条瘦亭亭拄杖,也不是条拄杖那。(唱)
〔黄钟煞〕则是个闷番子弟粗桑棍。(云)系着这条舞旋旋的裙儿,也不是裙儿。(唱)则是个缠杀郎君湿布裩。接郎君分外勤,赶郎君何太狠。常言道娘慈悲,女孝顺;你不仁,我生忿。到家里决撒喷[1]。你看我寻个自尽,觅个自刎,官司知,决然问。问一番,拷一顿。官人行,怎亲近。令史每,无投奔。我着你哭啼啼带着锁,披着枷,恁时分,(云)走到衙门前,古堆邦坐的,有人问,妈妈你为甚么来?送了这孤寒的老身。妈妈道,这都是那生岔的小贱人送了我也。(唱)我直着你梦撒了撩丁[2],倒折了本。(卜儿拖正旦下)
拼音
注释
[1].决撒喷:决撒,有两种意思:一为败霹、糟糕;二为破裂、决裂。喷,指责骂,今浙东方言仍说受责为吃喷头。决撒喷即大闹而决裂。
[2].梦撒了撩丁:梦撒,没有。撩丁,钱。梦撒了撩丁即没有钱。此曲指两手空空。
赏析
石君宝善于在杂剧中塑造勇敢泼辣的被压迫妇女的形象。在那些描写她们向黑暗势力抗争的曲词里,一反诗词描写女性以宛转蕴藉取胜的传统,而以直露明快、恣意横肆见长。《曲江池》第二折的这三首曲,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个特点。
在这折戏里,郑元和已沦为送殡的歌郎,并遭父亲毒打将死。李亚仙对他的厄运十分同情,更憎恨导致他落魄的鸨母。这三支曲通过李亚仙对鸨母的斥骂、揭露、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泼辣的妇女形象,并有力地鞭挞了娼妓制度。
〔一枝花〕头四句,首先用憎恶的口吻描绘鸨母的形象:眼露乖戾凶暴的目光,内藏十分狠毒之心,脸生着歹毒好斗的汗毛,手掌里有算命术认为主凶暴的握刀纹。这四句对鸨母从外到内尽情地挖苦、痛骂,透露出深恶痛绝的强烈情感。接着又揭露鸨母榨取嫖客金钱的凶狠贪婪手段:“下死手,无分寸。眼又尖,手又紧。”四个短句排列整齐,一气呵成,斥责了鸨母不择手段地坑人骗人,聚敛钱财,致使那郎君“不带伤必然内损”———钱囊洗净,身败名裂。
〔梁州第七〕继续痛骂和揭露鸨母的凶狠狡猾。首先直斥她“是个吃人脑的风流太岁,剥人皮的娘子丧门。”太岁,指木星,代表凶神。丧门,也是凶神之一。“油头粉面敲人棍,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指鸨母打扮得油头粉面,其实手握打人的棍棒;她挤出满面笑容,实际上是笑里藏刀,用以剐人皮,割人肉;她装得和善软绵,其实是绵里藏针,用以剔人髓,挑人筋。三个排比句,一句比一句强烈,酣畅淋漓,活画出鸨母外表迷人而心藏歹毒的真实面目。
紧接着,作者赋予李亚仙以更深刻的思想,让她从骂鸨母进而骂妓院,对整个娼妓制度发出怨恨之声。“娘使尽虚心冷气,女着些带耍连真”,鸨母使尽种种虚情假意,并指使妓女耍弄真真假假的迷人手段,令嫖客即使是“通天彻地”聪明能干的男子,也要倒霉遭殃,“不够三朝五日遭瘟”。“则俺那爱钱娘扮出个凶神,卖笑女伴了些死人,有情郎便是那冤魂”,在妓院里,鸨母扮演着捞钱的凶神角色,妓女则违心强作欢颜伴客,偶有真情的“郎君”,如郑元和之类,便被害得几乎丧命。一连七个泼辣锋利的句子,将妓院的丑恶本质揭露无遗。在元代社会,普遍以嫖妓为风流韵事,仅京城大都就有妓女二万多人。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作者对娼妓制度有这样清醒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曲的最后五句:“俺娘钱亲钞紧,女心里憎恶娘亲近,娘爱的女不顺。娘爱的郎君个个村,女爱的却无银”。村,是粗俗、愚蠢的意思。鸨母选择嫖客的标准是有钱,而当时腰缠万贯的多是粗俗的商人。李亚仙挑选爱侣的标准是才貌,而当时富于才情的多是贫寒书生。这样,她们之间就必然会发生尖锐的矛盾:鸨母爱的李亚仙讨厌,李亚仙爱的鸨母憎嫌。这里,金钱与真情犹如水火不能相容。李亚仙面临着选择:要么服从鸨母,牺牲自己与郑元和的爱情;要么起来抗争,维护自己的自由幸福。
〔黄钟煞〕表明李亚仙作了后一种选择。此时,郑元和已被父亲打得奄奄一息,李亚仙看见心上人倒在血泊中,痛心至极,鸨母却赶来辱骂。李亚仙忍无可忍,终于奋起抗争。她首先痛骂鸨母是残害郑元和的元凶,说她的拐杖是打昏人的粗棍,她的裙子是缠杀人的湿布裤,她看见郑元和贵为公子时,便殷勤接待,等他床头金尽,便逐出家门,致令郑元和落到这般悲惨的境地。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她不再屈服于鸨母的淫威,而是奋起反抗:“娘慈悲,女孝顺;你不仁,我生忿。”生忿为忤逆之意。她认为,鸨母残害她的心上人,对她不仁,她当然要忤逆鸨母,大闹一场,彻底决裂。她抗争的手法很激烈,像她火辣辣的性格,就是“寻个自尽,觅个自刎”。她的自尽不是消极的退却,而是积极的进攻,是逼使鸨母就范的一种手段。从“官司知”至“倒折了本”洋洋洒洒十几句唱词,都是向鸨母摆出自尽后的恶果,令鸨母惊恐:出了人命,官府必然会把你鸨母抓去吃官司,挨打受审且不说,还要披枷带锁,入狱坐牢,弄得人财两空。李亚仙还绘声绘色地描绘鸨母一旦沦为囚犯后坐在衙门前的凄凉情景,意在警告她:如果你还要破坏我的幸福,我纵然死去,你的结局也不妙。
这三支曲,质朴浅白,直率明快,多用市井口语和排比句,有汪洋横肆的强烈气势,极有久经风尘的泼辣妓女的口吻,对塑造李亚仙的形象起了重要作用。
石君宝
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写家庭、爱情剧见长。所作杂剧今知有十种。现存《秋胡戏妻》、《曲江池》、《紫云亭》三种。《紫云亭》一说为戴善甫作。今人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出石君宝为女真族。姓石琖,名德玉,字君宝,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去世,享年八十五岁,可备一说。
► 5篇诗文
石君宝的其他作品
- 《 诸宫调风月紫云庭 · 第三折 》 —— [ 元 ] 石君宝
- 《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 · 第一折 》 —— [ 元 ] 石君宝
- 《 鲁大夫秋胡戏妻 · 第三折 》 —— [ 元 ] 石君宝
- 《 鲁大夫秋胡戏妻 · 第二折 》 —— [ 元 ] 石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