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太原界休:今属山西省。
[2]“王季”二句:谓虢叔是王季之子。《左传·僖公五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王季,周文王之父,名季历。穆,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在其左,称为昭;三世、五世、七世,位在其右,称为穆。周以太王为始祖,王季为太王之子,称昭,其子称穆。
[3]建国命氏:谓虢叔始封虢国,因以虢为姓氏。虢,通“郭”。
[4]天衷:天的善意。
[5]器量:才识。
[6]姿度:形貌气度。
[7]“浩浩”三句:形容才识气度的浩大深远,不可度量。
[8]砥节厉行:谓磨练节操品行。
[9]贞固:坚守正道。
[10]瑏瑠隐括:本为矫正竹木弯曲的器具。此指评论时政。
[11]图纬:图谶和纬书。图谶,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纬书,对经书而言,汉代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的书,有《诗》、《书》、《乐》、《易》、《春秋》、《孝经》、《礼》七经的纬书。
[12]帝学:指京师太学。
[13]文武将坠:谓周文王、武王之道将要失传。语出《论语·子张》:“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14]微言:精深微妙之言。
[15]缨緌(ruí)之徒:指有声望的士大夫。缨,冠带。緌,冠饰。
[16]绅佩之士:指有地位的人。绅,束腰阔带。
[17]鳞介:指有鳞和甲壳的水族。龟龙:古人以龟龙为灵物。《大戴礼》:“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
[18]衡门:指简陋的房屋。
[19]用祛其蔽:谓因此去掉迷惑。
[20]休:称赞。
[21]司徒掾(yuàn院):司徒的属官。
[22]有道:汉代察举科目之一,与秀才、孝廉类似。
[23]鸿涯:传说古代仙人名。《列仙传》卷一:“洪厓先生,或曰黄帝之臣伶伦也。或曰尧时已三千岁矣。”鸿,通“洪”。
[24]绍:继承。巢许:指尧时隐士巢父、许由。尧让天下,辞而不受。
[25]区外:世俗之外。
[26]天衢:天途。
[27]融:长。
[28]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建宁,汉灵帝的年号。
[29]不朽之事:指立碑的事。
[30]佥:都,皆。
[31]景行:崇高的德行。
[32]令问:美好名声。
[33]於(wū乌)休:叹美词。犹言美好啊。
[34]幽浚:深沉。
[35]敦:治学。
[36]“匪惟”二句:比喻学习《诗》、《书》经典,不是取用外表言辞,而是探求其内在根本。摭(zhí直),拾取。
[37]允:确是。
[38]确:坚定。
[39]“洋洋”二句:意谓士大夫纷纷仰慕郭泰的高尚美德。搢绅,插笏于带间。此借指士大夫。
[40]栖迟:指隐居。《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41]三事:指三公。汉代指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
[42]委辞召贡:婉言辞谢朝廷的召聘。
[43]摛(chī痴):传布。
[44]则:准则。
赏析
本文作于建宁二年(169)。题一作《郭有道碑》、《郭有道林宗碑》。
郭泰(128—169),东汉名士,为“八顾”(东汉时八位能以自己的德行影响别人的名士)之首。自幼丧父,从学致专,博通群书,因深为河南尹李膺赏识而名震京城。他生活的时代,正“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后汉书·党锢传》),因而处世很谨慎,“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后汉书·郭泰列传》)。他几次受召不应,潜心教书,学生数以千计;又善于鼓励士人改邪归正,负有很高的名望。死时四方之士奔走会葬者达千余人。《谢承书》说:“泰以建宁二年正月卒,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盖有万数来赴。”名高望重,可以想见。
为这样的一位学者作碑文立传,既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又是一种荣幸。然而碑文要求“该要雅泽”,又非一般弄墨文人所能为。作为志同道合的蔡邕,怀着对郭泰的仰慕之情,悼念作文,自成杰作。他曾对卢植说:“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这话是中肯的,此文不仅是蔡邕本人碑文的成功之作,也是东汉时代碑文的佼佼者。南朝梁刘勰曾予以高度评价:“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观《杨赐》之碑,骨鲠训典;《陈》、《郭》二文,词无择言;周乎众碑,莫非清允。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察其为才,自然而至。”(《文心雕龙·诔碑》)洵非夸饰之辞。
《郭泰碑》在碑文体制上确是臻于完美的。全文由序传和颂辞两部分组成。序传为散体,记述死者生平经历;颂辞为铭文,称美死者的功绩美德:真可谓“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昭纪鸿懿,必见峻伟之烈。此碑之制也”(《文心雕龙·诔碑》)。
前段用骈散间出的形式,全面地叙述了郭泰的生平业迹,先从籍贯、祖先写起,列述天赋品性、仁惠美德,以及才气学识、志趣声望,最后点明终年的时日、立碑作文的过程。其纷繁的一生,仅用四百来字便了然于目,可谓“叙事该要”了。面面俱到的叙述,往往失之具体而平铺无奇、抽象乏味,而此文时而用整齐的四言排比,时而以对偶的骈体语句;时而比喻,时而象征,便产生了平铺中见雄奇,列叙中显生气的艺术效果,不愧为大家手笔。叙其志趣,则连用“潜隐衡门,收朋勤诲……又举有道,皆以疾辞”十一句排句,语感强烈,令人肃然起敬。写其品德节操则“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四六骈语,两两对举,高风亮节,鲜明突出,临文如面,感人至深。运用比喻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化平淡为神奇,“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影附、响和,极形象地说明了郭泰在士人中的声望之大,地位之高;百川、鳞介,比喻崇敬郭泰的士人,显示出人数之多,人员之广;巨海、龟龙喻郭泰,其声望的崇高、形象的高大,因喻而得以升华。这种以虚显实的手法。除了比喻以外,又表现在奇异传说的运用上,使其形象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将蹈鸿涯之遐迹,绍巢许之绝轨”,郭泰能继承远古仙人鸿涯、隐士巢父许由避世高蹈的志趣,足见其超凡拔俗的风采。
后段铭文全是四言整齐的句式,通篇用韵,随着韵脚的灵活变换,内容层次便分明清晰地展开。玄、天、渊属真韵,这六句称美夸扬郭泰的天赋美德;敦、根、门属文韵,这六句赞美郭泰建立名声的历程;操、高、教、招、妙、悼、耀、效属宵韵,这十六句颂扬郭泰高尚的节操志趣和深远的影响。这种整齐的韵语,音韵和谐,言简意赅,高度而全面地概括了郭泰不凡的一生。同时,由于层层用典,语言又显出典雅庄重的风格特征。铭文二十八句,涉及到典故的就有八处。“礼乐是悦,诗书是敦”,这是化用《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中“说(悦)礼乐而敦诗书”的成语,不仅是赞美郭泰爱好诗礼,而且说明郭泰以儒家的经典作为道德的规范、言行的准则。《左传》中晋赵衰用此语称美郤縠时接着说:“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儒家提倡以礼乐诗书作为立身之本,可见郭泰为人的正直、品德的高尚。“宫墙重仞,允得其门”,这是化用《论语·子张》篇中的典故语意。子贡用“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寡矣”,比喻孔子神圣伟大,能成为孔子门徒的人极少,作者反用其义,称美郭泰已是圣人的门徒了。“栖迟泌丘”,语出《诗经》中的成句,既表明郭泰避世隐居的志向,又突出他以隐为乐、甘守贫道的情趣。这些典故的化用,确能收到以少胜多、深化内容的效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界休(jiè xiū):古县名。
虢叔(guó shū):周文王之弟。
命氏:赐给姓氏。
诞应天衷:诞生是顺应上天的意愿。
器量弘深:胸怀宽广,度量宏大。
姿度广大:姿态气度恢宏。
奥乎不可测已:深奥得难以测量。
砥节厉行:磨炼节操,努力实行。
贞固足以干事:坚定不移足以成就事业。
隐括足以矫时:矫正时弊。
图纬:河图、纬书,汉代流行的迷信书籍。
帝学:帝王的学问。
收文武之将坠:收集周文王、周武王的学说即将失传的部分。
拯微言之未绝:拯救那些将要失传的精妙言论。
缨緌之徒(yīng ruí zhī tú):指有官职的人。缨,帽带。緌,冠带的下垂部分。
绅佩之士:指士大夫。绅,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带子。佩,玉佩。
鳞介之宗龟龙:像鱼类以龟龙为尊一样,表示人们对郭泰的敬仰。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用祛其蔽:用来去除他们的愚昧。
群公休之:各位官员赞赏他。
辟司徒掾(pì sī tú yuàn):被征召为司徒的属官。辟,征召。掾,属官。
有道: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蹈鸿涯之遐迹:踏上鸿雁远飞的遥远路途,意为追求高远的志向。
绍巢许之绝轨:继承巢父、许由的高尚行为。巢父、许由,古代的隐士。
翔区外以舒翼:在尘世之外自由翱翔展开翅膀。
超天衢以高峙:超越天体的运行轨道高高耸立。
禀命不融:命运不顺。
建宁二年正月乙亥:建宁二年正月的乙亥日。建宁,汉灵帝年号。
佥(qiān):都,皆。
景行(jǐng háng):高尚的德行。
崇壮幽浚:高大壮美,深沉而有涵养。
敦:重视,推崇。
匪惟摭华,乃寻厥根:不仅摘取花朵,而是寻找其根源。意思是不只注重表面,而是深入探究本质。
宫墙重仞,允得其门:宫墙高大,他能够找到进入的门径。比喻郭泰的学问高深,能够领悟其中的精髓。
懿乎其纯,确乎其操:他的品德美好纯正,操守坚定。
洋洋搢绅,言观其高:众多的士大夫,看到他的高尚品德。洋洋,众多的样子。搢绅,士大夫。
栖迟泌丘:在泌丘隐居。栖迟,游息,居住。
三事:三公,古代官职。
委辞召贡:推辞征召和举荐。
摛其光耀(chī qí guāng yào):展现他的光辉。摛,传布,舒展。
嗟尔来世,是则是效:唉,后世的人们,要以他为榜样。嗟,叹词。
}
翻译
{
先生名泰,字林宗,是太原界休人。他的祖先出自周朝王季的后代,有个叫虢叔的,确实有美好的品德,周文王向他咨询政事。国家建立后赐给姓氏,有的人称为郭,就是他的后代。先生顺应上天的旨意诞生,聪明睿智,明智通达,孝顺友爱,温和恭敬,仁爱宽厚,慈爱恩惠。他的胸怀宽广,度量宏大,像浩浩的大水,像汪汪的深潭,深奥得难以测量。至于他磨炼节操,努力实行,正直地说话,坚定不移足以成就事业,矫正时弊。于是他考察阅览六经,探索综合河图、纬书,在华夏大地广泛游历,随即到帝王的学问之处集中学习。收集周文王、周武王将要失传的学说,拯救那些将要失传的精妙言论。于是那些有官职的人和士大夫们,看到他的形象和风范就像影子一样归附,听到他的美好声誉就像回声一样应和,就像百川归向大海,鱼类尊奉龟龙一样。然后他隐居在简陋的房屋中,收集朋友,勤奋教诲,儿童们依赖他,用来去除他们的愚昧。州郡长官听闻他的品德,虚心准备礼物,没人能请得动他。各位官员赞赏他,于是征召他为司徒的属官,又推举他为有道之人,他都以疾病为由推辞。他将要踏上追求高远志向的遥远路途,继承巢父、许由的高尚行为,在尘世之外自由翱翔展开翅膀,超越天体的运行轨道高高耸立。但他命运不顺,享年四十二岁,在建宁二年正月乙亥日去世。我们四方志同道合的人,永远怀着哀悼之情,心中无所寄托。于是大家一起思考先生的品德,来谋划不朽的事情,都认为先代的人虽然已经去世,但他们美好的声誉还存在,也依赖于被记载叙述。现在该怎么办呢,怎么能缺少这种礼节呢?于是树立石碑在墓前,昭示铭记他高尚的德行,使他的美好事迹在百代之后奋发,让他的美名传颂无穷。碑文说:
啊,这位美好的先生,他的品德高尚,通彻玄妙,纯粹美好,灵敏聪慧,是上天赐予的。他高大壮美,深沉有涵养,像高山像深渊。他喜欢礼乐,推崇诗书。他不仅注重表面的华丽,更是探寻事物的根源。宫墙高大,他能够找到进入的门径。他的品德美好纯正,操守坚定。众多的士大夫,看到他的高尚品德。他在泌丘隐居,善于诱导教诲。三公的职位,多次征召他。他推辞征召和举荐,保持自己的清高妙趣。他寿命不长,百姓们为此悲伤哀悼。于是刻下这块铭文,展现他的光辉。唉,后世的人们,要以他为榜样!
}
赏析
{
这篇碑文对郭泰的品德、学识和行为进行了高度赞扬。文章开篇介绍了郭泰的身世和天生的聪慧品德,强调了他的胸怀宽广和深邃难测。接着描述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如考察六经、探索图纬,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拯救。然后讲述了他的品德和教诲对人们的影响,使得有官职的人和士大夫们都对他敬仰归附。郭泰隐居时,勤奋教诲儿童,去除他们的愚昧,却又拒绝了州郡和朝廷的征召,表现出他的高尚操守和对名利的淡泊。最后,文章表达了人们对郭泰早逝的悲痛和对他品德的怀念,通过树立石碑来铭记他的功绩和德行,希望后世之人能以他为榜样。
整篇碑文语言优美,用词丰富,通过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郭泰的形象和品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高尚品德和学识的尊重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