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不劫幸秀才酒
幸思顺,金陵老儒也。皇祐中,沽酒江州,人无贤愚皆喜之。时劫江贼方炽,有一官人舣舟酒炉下,偶与思顺往来相善,思顺以酒十壶饷之。已而被劫于蕲、黄间,群盗饮此酒,惊曰:“此幸秀才酒邪?”官人识其意,即绐曰:“仆与幸秀才亲旧。”贼相顾叹曰:“吾俦何为劫幸老所亲哉?”敛所劫还之,且戒曰:“见幸慎勿言。”思顺年七十二,日行二百里,盛夏曝日中不渴,盖尝啖物,而不饮水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幸思顺:人名。 皇祐:宋仁宗的年号。 沽(gū)酒:卖酒。 炽(chì):旺盛。 舣(yǐ)舟:停船靠岸。 饷(xiǎng):赠送。 绐(dài):欺骗。 吾俦(chóu):我辈。
翻译
幸思顺,是金陵的一位老儒生。在皇祐年间,在江州卖酒,人们不论贤愚都很喜欢他。当时劫掠江上船只的贼人正很猖獗,有一位官员把船停靠在酒炉边,偶然和幸思顺交往并关系很好,幸思顺拿了十壶酒送给他。不久这位官员在蕲州、黄州一带被劫掠,群盗喝了这酒,惊讶地说:“这是幸秀才的酒吗?”官员领会他们的意思,就欺骗说:“我和幸秀才是亲戚故旧。”盗贼们相互看着感叹说:“我们这些人为什么要劫掠幸老亲近的人呢?”收起所劫掠的东西还给他,并且告诫说:“见到幸思顺千万不要说。”幸思顺七十二岁,每天能走二百里路,盛夏在太阳下暴晒也不口渴,大概曾经吃过东西但不喝水。
赏析
这则短文讲述了盗贼因为敬重幸思顺而归还所劫之物的故事,展现出幸思顺广受尊敬的形象以及盗贼们尚存的道义。文中通过对幸思顺在当地受欢迎、盗贼的反应等细节的描述,生动有趣地展示了一个特别的场景,富有生活气息和传奇色彩。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和人情世故,也从侧面表达了对人性中善的一面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