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素女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又以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如此,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已自取妇,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为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瓮所视螺,但见女。乃至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于是乡人以女妻之。后仕至令长云。今道中素女祠是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邑(yì):城市,都城。

愍(mǐn)念:怜悯,哀怜。

瓮(wèng):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

炊爨(cuàn):烧火煮饭。

天汉:银河。

翻译

晋安帝时期,侯官县有个叫谢端的人,年少时父母就去世了,没有亲属,被邻居所抚养。到了十七八岁,恭敬谨慎自我约束,不干违法之事。开始出去居住,还没有妻子,邻居们都怜悯他,商量为他娶媳妇,但没有成功。谢端夜晚睡觉早上起来,亲自努力耕种,不分昼夜。后来在城邑下得到一个大螺,像三升的壶那么大。认为是奇异的东西,拿回家,放在瓮里。养了十几天后。谢端每天早上到田野回来,就看见屋中有饭食、汤和火,好像有人为他做的。谢端以为是邻居给予的恩惠。连续好多天这样,就去感谢邻居。邻居说:“我起初没做这些,为什么来感谢我呢。”谢端又觉得邻居不明白他的意思,然而多次这样后,后来更实在地询问,邻居笑着说:“你已经自己娶了媳妇,秘密藏在屋里烧火做饭,还说我为你做饭吗?”谢端默默地心里疑惑,不知道其中原因。后来在鸡叫时出去,天刚亮偷偷回来,在篱笆外偷看家里,看见一个少女,从瓮中出来,到灶下生火。谢端就进门,径直走到瓮那里看螺,只看到少女。就到灶下问她说:“新媳妇从哪里来,而给我做饭?”少女非常惊慌疑惑,想回到瓮中,却不能回去,回答说:“我是银河中的白水素女。天帝怜悯你年少孤独,恭敬谨慎自我约束,所以派我暂且为你看守房屋做饭。十年之中,会让你富有并且娶妻,那时我自当回去。然而你无缘无故偷偷地偷看。我的身形已经被看见,不适合再留下,应当舍弃离开。即便如此,之后你自然会稍微差点。你要勤奋地耕田劳作,捕鱼采摘来维持生计。留下这个壳,用来储存米谷,常常可以不缺粮食。”谢端请求她留下,她最终不肯。当时天空忽然风雨大作,(她)忽然就离开了。谢端为她立了神座,按时节祭祀。平时生活富足,没有达到非常富裕罢了。于是乡里人把女儿嫁给他。后来谢端做到县令之类的官。现在道中的素女祠就是因此而建的。

赏析

这篇故事充满奇幻色彩,叙述了谢端与白水素女之间的故事。它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田螺姑娘的形象表达了对善良、勤劳品质的赞美,以及对美好姻缘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故事描绘的古代生活场景和邻里关系也颇具特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整个故事情节紧凑,生动有趣。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