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单鞭夺槊(第二折)

〔越调·斗鹌鹑〕人一似北极天蓬,马一似南方火龙;他那里纵马横枪,将咱来紧攻。他急似雷霆,我疾如火风;我这里走的慌,他可也赶的凶。似这般耀武扬威,争强奋勇。 〔紫花儿序〕我恨不的胁生双翅,项长三头;他道甚么休走唐童。恰便似鱼钻入丝网,鸟扑入樊笼,匆匆。马也,少不的上你凌烟第一功,则要得四蹄挪动。只听的喊杀声声,更催着战鼓逢逢。 〔耍三台〕待把我征纵,残生送。呀,元来是军师茂公。他道我已得命好从容,且看他如何作用。则要你拿云手紧将袍袖封,谈天口说转他心意从。你便是骗英布的隋何,说韩信的蒯通。 〔调笑令〕见那厮不从,支楞楞扯出霜锋;呀,我见他尽在嘻嘻冷笑中;我见他割袍断袖绝了朋情重,越恼的他忿气冲冲。不争这单雄信推开徐茂公,天也,谁搭救我这微躬。 〔小桃红〕手中无箭慢张弓,频把这虚弦控。元来徐茂公临阵不中用!则听的语如钟,喝一声响亮春雷动。纵然他有些耳聋,乍闻来也须怕恐!高叫道“休伤俺主人公”。 〔秃厮儿〕尉迟恭威而不猛,单雄信战而无功。我见他格截架解不放空,起一阵杀气黑濛濛,遮笼。 〔圣药王〕这一个枪去疾,那一个鞭下的猛,半空中起了一个避乖龙。那一个雌,这一个雄,玎珰鞭槊紧紧相从,好下手的也尉迟恭! 〔收尾〕我则见忽的战马交,出的枣槊起,飕的钢鞭重,把一个生硬汉打的来浑身尽肿。哎,则你个打单雄信的尉迟恭,不弱似喝娄烦他这个霸王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越调:宫调名。
  • 斗鹌鹑:曲牌名。
  • 尉迟恭(585 年-658 年 12 月 26 日):字敬德,朔州鄯阳县(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唐朝开国名将。
  • 单鞭夺槊:戏曲剧目。
  • 天蓬:道教神话中神仙。
  • (wǎng):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
  • 逢逢(péng péng):象声词,形容鼓声。
  • 征纵:出征。
  • 茂公:即徐茂公,又名徐世勣、李勣,唐初名将。
  • 拿云手:比喻志向远大。
  • 袍袖(páo xiù):袍子的衣袖。
  • 隋何:汉初谋士。
  • 蒯通:本名蒯彻,秦末汉初辩士。
  • 支楞楞:亦作“支棱楞”,形容挺拔。
  • 霜锋:明亮锐利的锋刃。
  • 朋情:朋友的情谊。
  • 微躬:谦词,卑贱的身子。
  • 张弓:拉开弓。
  • 虚弦:空弦。
  • 中用:有用,合用。
  • 避乖龙:躲避厉害的对手。
  • 玎珰:象声词,形容金属、瓷器等撞击的声音。
  • (shuò):古代的一种兵器。
  • 生硬汉:粗犷的汉子。
  • 娄烦:古代少数民族部落。

翻译

人就像北极的天蓬,马就像南方的火龙;他在那里纵马横枪,对我们紧紧攻击。他急如雷霆,我快如火风;我在这里跑得慌张,他追得也很凶猛。像这样耀武扬威,争强好斗奋勇。 我恨不得胁下生出双翅,脖子长出三个头;他说什么别让唐童逃走。正像鱼钻进了丝网,鸟扑进了樊笼,匆忙啊。马啊,少不了要立你凌烟阁第一功,但要让四蹄移动起来。只听到喊杀声阵阵,更催着战鼓咚咚响。 等让我去出征,把残生断送。哎呀,原来是军师徐茂公。他说我已经得到命令可以从容些,且看他如何作为。只要你有高远的志向紧紧封住袍袖,用能言善辩之口让他转变心意听从。你就是那骗英布的隋何,像那说韩信的蒯通。 看见那家伙不听从,挺直地拔出明亮锐利的刀锋;呀,我看见他都在嘻嘻冷笑中;我看见他割袍断袖完全不顾朋友情谊,更是让他怒气冲冲。不能争这单雄信推开徐茂公,天哪,谁来搭救我这卑微的身子。 手中没有箭就慢慢拉开弓,频频控制这空弦。原来徐茂公临阵不大顶用!只听到他的话语如钟声,大喝一声响亮得如春天的雷动。纵然他有些耳聋,刚听到也一定害怕!高声叫道“别伤了我们的主人公”。 尉迟恭有威风却不凶猛,单雄信作战却没有成果。我见他格斗拆解不停歇,兴起一阵黑蒙蒙的杀气笼罩。 这一个枪出得快,那一个鞭子下得猛,半空中出现了一个躲避厉害对手的人。那一个是雌,这一个是雄,叮叮当当鞭和槊紧紧相随,好会下手的就是尉迟恭啊! 我就看到突然间战马交错,刺出的枣槊扬起,飕的钢鞭很重,把一个粗野的汉子打得浑身都肿了。哎,那你这个打败单雄信的尉迟恭,不弱于像喝退那娄烦部落的霸王的英勇啊!

赏析

这段曲词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上激烈的争斗场面和人物形象。以形象的比喻如“人一似北极天蓬,马一似南方火龙”来突出人物的勇猛和气势。通过描写战斗中的紧迫、喊杀声、兵器交接等,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同时,对人物的心态和动作进行了细腻刻画,如单雄信的割袍断袖表现其愤怒,尉迟恭的威风与善战等。整体语言富有表现力,节奏明快,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场景和英雄的风采。

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