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 第八章 · 尚贤(上)
所属合集
译文
你提供的内容并非古诗词,而是一篇文言文。以下是对这段内容的翻译和赏析:
注释
- 尚贤:崇尚贤能的人。
- 王公大人:指统治者。
- 治厚:治理得好。
- 治薄:治理得不好。
- 辩:通“辨”,有分辨、善辩的意思。
- 道术:道德学术。
- 辟:通“避”。
- 农与工肆之人:农民和工匠、商人等。
- 殿赏:定赏赐的高下。
- 罝(jū)罔:捕兽的网。
翻译
墨子说:“现在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都希望国家富强,人口众多,刑政得到治理。然而却不能富强而得到贫穷,不能人口众多而得到减少,不能治理得好而得到混乱,这就是根本上失去了他们所想要的,而得到了他们所厌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这是因为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不能以崇尚贤能使用贤能来治理国家。所以国家中有很多贤良之士,那么国家的治理就好;贤良之士少,那么国家的治理就差。所以统治者的重要事务,就在于使贤能的人增多而已。” (有人)说:“那么使贤能的人增多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墨子说:“比如想要使自己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一定要使他们富裕、尊贵、敬重、赞誉他们,这样国家中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增多了。何况还有那些德行深厚、言谈善辩、知识广博的贤良之士呢!这些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辅佐,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裕、尊贵、敬重、赞誉他们,这样国家的优秀人才也就可以增多了。”所以古代圣王治理国家时,(会)说:“不义的人不能使他富裕,不义的人不能使他尊贵,不义的人不能与他亲近,不义的人不能与他接近。”因此国家的富贵之人听到了,都回去思考说:“以前我所依靠的是富贵,现在君主推举义举不回避贫贱,那么我不能不践行义。”亲近的人听到了,也回去思考说:“以前我所依靠的是亲近,现在君主推举义举不回避疏远,那么我不能不践行义。”接近的人听到了,也回去思考说:“以前我所依靠的是接近,现在君主推举义举不回避远方,那么我不能不践行义。”远方的人听到了,也回去思考说:“我以前以为远方没有依靠,现在君主推举义举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墨子的尚贤思想。他强调要使国家富强、治理得好,就必须重视贤能之人,要让贤良之士增多。通过举一些例子说明使贤才增多的方法,如给予他们富贵、尊荣等。同时借古代圣王之口表明义是重要的原则。并且阐述了尚贤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即得贤才则可使谋划不困难、身体不劳累、名声确立、功业成就等。从文字表达上,逻辑较为清晰,先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进而阐述具体做法和意义,体现出墨子对治理国家和用人之道的深刻思考。他的尚贤主张对于当时打破贵族世袭垄断、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参与国家治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墨子
墨子的其他作品
- 《 墨子 · 第二十七章 · 天志(中)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十章 · 尚贤(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二章 · 修身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七章 · 贵义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十五章 · 兼爱(中)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十一章 · 备突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章 · 辞过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十一章 · 尚同(上) 》 —— [ 周 ] 墨子
相关推荐
- 《 墨子 · 第十六章 · 兼爱(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九章 · 鲁问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十九章 · 非攻(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十五章 · 兼爱(中)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三十七章 · 非命(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十八章 · 非攻(中)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六章 · 耕柱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十四章 · 兼爱(上) 》 —— [ 周 ]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