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 第二章 · 修身
译文
注释
注释
- 陈:阵法,部署。
- 丧:丧事,丧葬。
- 哀:悲伤,哀悼。
- 士:读书人,知识分子。
- 行为本:行动是根本。
- 置本不安:根基不稳。
- 诋讦:诽谤,恶意攻击。
- 壮日盛:气概日益壮大。
- 贫则见廉:贫穷时可见到廉洁。
- 富则见义:富裕时可见到正义。
- 死则见哀:死亡时可见到哀悼。
- 诋讦之民:恶意中伤他人的人。
- 力事:努力工作。
- 愿欲:愿望和追求。
- 据财:拥有财富。
- 笃:坚定。
- 博:广泛。
- 几:危险,不稳。
- 惰:懒散。
- 原浊:源头混浊。
- 耗:消耗,减损。
- 简:轻率。
- 巧:投机取巧。
翻译
君子作战虽然有固定的阵势,但勇敢是根本;丧葬虽有规定的礼仪,但悲痛才是关键;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行动才是实践。因此,根基不稳固的,就不要追求枝繁叶茂;身边的人不亲近,就不要去追求远方的关系;亲人不支持,就不要忙于结交外人;事情没有头尾,就不要涉足多领域;对事物一无所知,就不要追求广博的知识。所以古代君王治理天下,必定先从身边的人和事开始,君子也是如此,他们首先修养自身。
修养自身,就是在面对批评时能反省自己,这样就能减少怨恨,提升品行。对于恶意的言论,耳朵不接受;对于伤害他人的言语,嘴巴不出声;心中不存有杀伤他人的念头,即使有诽谤之人,也无法找到立足之地。因此,君子的力量和志向日益增强,愿望和追求也日益增多,气概日渐盛大。
君子的行为准则:贫穷时展现出廉洁,富有时表现出仁义,活着时体现爱心,死后显现出哀悼。这四种德行不能虚假,必须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中。心中的爱意无法用尽,身体的动作充满恭敬,说出来的话都充满和顺。即使到了头发花白、年老体衰,仍坚持不懈的,大概只有圣人了。
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不会通达;说话不诚实的人行动不会有结果。拥有财富却不能分享的人,不足以成为朋友;坚守道义不坚定,知识面不广泛,分辨是非不明察的人,也不值得交往。根基不稳固,最终难免会有问题;只追求外表强大而不修内功,以后一定会懈怠。源头浑浊,水流必然不清;言行不诚信,名声必定会受损。名声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自动增长。成功成名后,名誉也不能虚假对待自己。光说不做,即使口才再好也不会被采纳;用力过度炫耀功劳,即使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回报。聪明的人思维敏捷但不说多余的话,有力气却不夸耀自己的成就,这样的人才能名扬天下。言语不求多,而求智慧;不追求华丽,而追求洞察力。智慧和洞察力存在于内心,而情感则遵循正确的道路。善行不发自内心就留不住,行为无法在自身上得到证明就不会持久。名声不是轻易就能积累的,荣誉也不是靠技巧就能树立的,君子是通过自身行为来赢得声誉的。过于追求利益而忽视名声,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士人。
赏析
墨子的这段文字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尤其是勇敢、悲痛、行动和诚实等品质。他提倡从身边的实际做起,逐步提升自我,同时反对虚伪和欺诈。对于君子来说,无论贫富、生死,都要体现出相应的美德,且言行一致。他还强调了智慧、诚实和分享等价值观,认为这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有道德和价值的标准。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寓意深远,体现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伦理的严谨态度。
墨子
墨子的其他作品
- 《 墨子 · 第二十六章 · 天志(上)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一章 · 经(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章 · 辞过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十三章 · 备蛾傅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四章 · 大取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一章 · 亲士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二十五章 · 节葬(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四十八章 · 公孟 》 —— [ 周 ] 墨子
相关推荐
- 《 墨子 · 第三十二章 · 非乐(上) 》 —— [ 周 ] 墨子
- 《 四哀诗李钦叔 》 —— [ 金 ] 元好问
- 《 墨子 · 第十九章 · 非攻(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二十二章 · 节用(下)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六十一章 · 备突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二十一章 · 节用(中)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三十一章 · 明鬼 》 —— [ 周 ] 墨子
- 《 墨子 · 第二十五章 · 节葬(下) 》 —— [ 周 ]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