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书二首

· 方回
草木归根白露零,寒蛬欲蛰动酸吟。 每惊世事如翻手,难保人生不负心。 旷野嗟嗟三献玉,权门诩诩四知金。 旧来梁上称君子,犹自潜形伺夜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露零:白露时节,露水开始凝结。
  • 寒蛬:指蟋蟀,一种在秋天鸣叫的小虫。
  •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 酸吟:悲伤的吟唱。
  • 翻手:比喻事情变化迅速,不可预测。
  • 三献玉:比喻珍贵的东西多次献出,但未必得到应有的赏识。
  • 权门:有权势的家族或人物。
  • 四知金:指权贵之间的贿赂,暗指不正当的金钱交易。
  • 梁上称君子:指梁上的君子,比喻隐居的高士或不问世事的人。
  • 潜形:隐藏形迹。

翻译

草木在白露时节归根,露水凝结,寒秋的蟋蟀即将冬眠,发出悲伤的吟唱。 每每惊叹世事变化无常,如同翻手一般迅速,难以保证人生中不曾辜负过谁的心。 在旷野中,珍贵的玉石多次献出却未必得到赏识,而在权贵之间,贿赂交易却如四知金一般频繁。 旧时的梁上君子,如今依然隐居,潜伏形迹,等待夜深人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难测的感慨。诗中“白露零”、“寒蛬欲蛰”等自然景象,与“世事如翻手”、“难保人生不负心”等人生感慨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后两句通过“三献玉”与“四知金”的对比,讽刺了社会的不公与权贵的腐败。最后以“梁上君子”自比,表达了诗人隐逸避世、清高自守的生活态度。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