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用徐廉使参政子方申屠侍御致远张御史鹏飞元日倡酬韵六首

· 方回
名臣汲黯郑当时,笔阵秦王将尉迟。 疾电震雷千里起,乖龙老蜃九渊知。 诸公犹羡归田乐,老我终无叩角悲。 补衮得人卧桑野,可愁二月卖新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汲黯:汉代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 郑当时:汉代名臣,以清廉著称。
  • 笔阵:比喻文章的构思或文笔的雄健。
  • 秦王将尉迟:指秦王李世民的将领尉迟敬德,这里比喻文笔的威猛。
  • 疾电震雷:比喻文章的气势如疾电震雷。
  • 乖龙老蜃:乖龙,指不驯的龙;老蜃,传说中的海怪,比喻深藏不露的才华。
  • 九渊:极深的渊,比喻极深的地方。
  • 归田乐:指退隐田园的乐趣。
  • 叩角悲:敲击牛角而悲歌,比喻怀才不遇。
  • 补衮:补缀衮服,比喻辅佐君王。
  • 卧桑野:指隐居在桑野之中。
  • 卖新丝:指农民在二月就开始卖新丝,比喻生活艰辛。

翻译

名臣汲黯和郑当时,他们的文笔如同秦王李世民的将领尉迟敬德一样威猛。文章的气势如同疾电震雷,千里之外都能感受到,深藏不露的才华如乖龙老蜃在九渊之中也能被人知晓。诸位公卿仍然羡慕退隐田园的乐趣,而我虽然老去,却始终没有怀才不遇的悲哀。我辅佐君王,找到了合适的人才,隐居在桑野之中,不必担心二月就要卖新丝的艰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历史名臣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文笔雄健和才华深藏的向往。诗中“疾电震雷”和“乖龙老蜃”等意象生动描绘了文章的气势和深藏的才华。同时,通过对“归田乐”和“叩角悲”的对比,表达了自己虽老但无怀才不遇之悲的豁达情怀。最后,以“补衮得人”和“卧桑野”作结,既表达了对辅佐君王的满足,也透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