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用徐廉使参政子方申屠侍御致远张御史鹏飞元日倡酬韵六首
名臣汲黯郑当时,笔阵秦王将尉迟。
疾电震雷千里起,乖龙老蜃九渊知。
诸公犹羡归田乐,老我终无叩角悲。
补衮得人卧桑野,可愁二月卖新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汲黯:汉代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 郑当时:汉代名臣,以清廉著称。
- 笔阵:比喻文章的构思或文笔的雄健。
- 秦王将尉迟:指秦王李世民的将领尉迟敬德,这里比喻文笔的威猛。
- 疾电震雷:比喻文章的气势如疾电震雷。
- 乖龙老蜃:乖龙,指不驯的龙;老蜃,传说中的海怪,比喻深藏不露的才华。
- 九渊:极深的渊,比喻极深的地方。
- 归田乐:指退隐田园的乐趣。
- 叩角悲:敲击牛角而悲歌,比喻怀才不遇。
- 补衮:补缀衮服,比喻辅佐君王。
- 卧桑野:指隐居在桑野之中。
- 卖新丝:指农民在二月就开始卖新丝,比喻生活艰辛。
翻译
名臣汲黯和郑当时,他们的文笔如同秦王李世民的将领尉迟敬德一样威猛。文章的气势如同疾电震雷,千里之外都能感受到,深藏不露的才华如乖龙老蜃在九渊之中也能被人知晓。诸位公卿仍然羡慕退隐田园的乐趣,而我虽然老去,却始终没有怀才不遇的悲哀。我辅佐君王,找到了合适的人才,隐居在桑野之中,不必担心二月就要卖新丝的艰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历史名臣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文笔雄健和才华深藏的向往。诗中“疾电震雷”和“乖龙老蜃”等意象生动描绘了文章的气势和深藏的才华。同时,通过对“归田乐”和“叩角悲”的对比,表达了自己虽老但无怀才不遇之悲的豁达情怀。最后,以“补衮得人”和“卧桑野”作结,既表达了对辅佐君王的满足,也透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