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日丁丑长至前喜晴

· 方回
楼南红气满霜天,新霁湖山晓色妍。 七日喜逢长至日,百年惭到古稀年。 故园捲饼思新菜,冻井浇梅出暖泉。 谁信少陵夔府后,肯吟六琯五纹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初七日丁丑:指农历初七日,丁丑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用来标记具体日期。
  • 长至:指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 新霁:刚刚放晴。
  • :美丽。
  • 七日喜逢长至日:在初七这天恰好是冬至,感到喜悦。
  • 百年惭到古稀年:活到七十岁,感到惭愧,因为古人认为七十岁是高寿。
  • 故园:故乡。
  • 捲饼:卷起来的饼,可能是指冬至时节的传统食物。
  • 冻井浇梅出暖泉:即使在寒冷的井水旁,梅花依然盛开,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少陵:指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 夔府:古代地名,今属重庆市。
  • 六琯五纹篇:可能指某种古代的文学作品或诗歌。

翻译

楼南方向红霞满天,霜降的天空下,湖山在早晨新放晴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初七这天喜逢冬至,我活到七十岁感到惭愧。 思念故乡的冬至食物,即使在寒冷的井水旁,梅花依然盛开,从温暖的泉水中汲水浇灌。 谁能相信,在杜甫离开夔府之后,还会有人愿意吟咏那些古老的诗篇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传统节日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七日喜逢长至日,百年惭到古稀年”一句,既表达了对长寿的喜悦,也透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惋惜。后两句通过对故乡食物和梅花的描写,进一步以物喻人,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结尾对杜甫的提及,则增添了诗的历史厚重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