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酬孟君复二首

· 方回
吞若虞翻梦里爻,古人不死与神交。 成名永保传青简,临事终当藉白茅。 足可一瓢居陋巷,岂堪二膳养东胶。 龟藏六用泥中乐,未信时人蝘蜓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虞翻(yú fān):三国时期吴国学者,精通《易经》。
  • (yáo):《易经》中组成卦的基本符号,代表阴阳变化。
  • 青简:古代用来书写的青色竹简,此处指史书或重要文献。
  • 白茅:一种植物,古代常用来包裹祭品,象征纯洁和神圣。
  • (piáo):用葫芦或木头制成的舀水器具。
  • 陋巷:狭窄破旧的巷子,指简陋的居住环境。
  • 二膳(èr shàn):指丰盛的饮食。
  • 东胶:古代学校名,此处泛指教育或学问。
  • 龟藏六用:指龟的六种用途,如占卜、药用等。
  • 蝘蜓(yǎn tíng):一种小虫,此处比喻目光短浅的人。

翻译

我像虞翻梦见《易经》中的爻辞一样,与古人精神相交,他们虽死犹生。 希望我的名声能永远保存在史册中,面临大事时,我终将依靠纯洁的心灵。 我只需一瓢水就能在简陋的巷子里安居,怎能承受得起丰盛的饮食来供养学问。 我像龟一样隐藏自己的才能,在泥中自得其乐,不相信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会嘲笑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者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清贫自守、不慕荣华的生活态度的坚持。诗中通过虞翻梦爻、青简传名、白茅临事等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同时,以瓢居陋巷、龟藏六用为喻,表明了诗人宁愿过简朴生活,也不愿为世俗所累的坚定立场。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