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思十首

· 方回
万古陶兼杜,谁堪配飨之。 赦还儋耳海,谪死瘴城宜。 无己玉堂冻,去非榕岭驰。 更添韩与柳,欲筑八贤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古:永远,形容时间极其久远。
  • 陶兼杜:指陶渊明和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
  • 配飨(xiǎng):指在祭祀时与主神一同受祭。
  • 赦还:被赦免后返回。
  • 儋耳海:指海南岛,儋耳是古代海南岛的别称。
  • 谪死:因被贬谪而死。
  • 瘴城:指有瘴气的城市,通常指南方多瘴气的地区。
  • 无己:无私,忘我。
  • 玉堂:指宫殿,这里可能指朝廷。
  • 去非:离开错误的地方或方式。
  • 榕岭:指榕树茂盛的山岭,这里可能指南方。
  • 韩与柳:指韩愈和柳宗元,两位著名的文学家。
  • 八贤祠:供奉八位贤人的祠堂。

翻译

永远的陶渊明和杜甫,谁能与他们一同受到祭祀呢?被赦免后从海南岛返回,因被贬谪而死在瘴气弥漫的城市是合适的。无私地在朝廷中受冻,离开错误的地方在榕树茂盛的山岭中奔驰。再加上韩愈和柳宗元,想要建造一个供奉八位贤人的祠堂。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们命运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陶渊明、杜甫、韩愈和柳宗元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诗人通过提及他们的名字,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这些文学家命运的同情,如提到杜甫被赦免后返回海南,以及他们在朝廷中的无私奉献和离开错误地方的决心。最后,诗人提出了建造八贤祠的想法,这不仅是对这些文学家的纪念,也是对他们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