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判野耘尝宦云南今以馀瘴多病意欲休官因读唐书南诏传为此二诗问其风俗

· 方回
汉代哀牢种,泸南大渡河。 其都居善阐,有水号牂牁。 丞相祠诸葛,将军畏伏波。 石扶碑故在,铜作柱难磨。 古但羁縻耳,今如震慑何。 一戎平六诏,万旅削三峨。 跣足遑机弩,毡头敢荷戈。 鬼王牵骏驵,泯国效文螺。 梵供花优钵,经传叶贝多。 异香燃笃耨,硕果啖波罗。 碧钿悬珠珥,银钩摘象驮。 深秋如夏热,穷腊亦春和。 雾毒飞鸢堕,风腥巨蟒过。 已还生定远,犹类病维摩。 宦思轻髦梗,閒心愿涧阿。 此乡非瘴土,何幸小婆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哀牢: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
  • 泸南:指泸水以南的地区,即今云南一带。
  • 善阐:古代南诏国的都城,今云南大理。
  • 牂牁:古代对云南一带的称呼。
  • 诸葛:指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 伏波:指东汉名将马援,封伏波将军。
  • 羁縻:古代对边疆民族的统治方式,意为笼络、控制。
  • 六诏:指南诏分裂前的六个小国。
  • 三峨:指云南的三座大山。
  • 毡头:指戴毡帽的民族。
  • 鬼王:指南诏国的神话人物。
  • 骏驵:骏马。
  • 文螺:指南诏国的文化象征。
  • 优钵:一种佛教供品。
  • 贝多:佛教经典。
  • 笃耨:一种香料。
  • 波罗:指波罗蜜,一种水果。
  • 碧钿:绿色的宝石。
  • 银钩:指银制的钩子。
  • 飞鸢:飞翔的老鹰。
  • 生定远:指东汉名将班超,封定远侯。
  • 维摩:佛教中的维摩诘,代表智慧与疾病。
  • 髦梗:指轻浮不定的态度。
  • 涧阿:山涧的旁边。
  • 瘴土:指有瘴气的地方。

翻译

汉代的哀牢民族,居住在泸水以南的大渡河地区。他们的都城善阐,有一条河流名叫牂牁。那里有诸葛丞相的祠堂,伏波将军的威名令人敬畏。石碑依旧屹立,铜柱难以磨灭。古代只是通过羁縻政策来控制,现在却如受到震慑。一次战争平定了六诏,万军削平了三峨山。赤脚的民族不再使用弩箭,戴毡帽的民族也不敢拿起武器。鬼王牵着骏马,泯国效仿文螺。供奉佛教的花朵,经文传承。异香燃烧,硕果可食。宝石悬挂,银钩摘取。深秋如同夏天炎热,寒冬也如春天温暖。雾气中飞鹰坠落,风中巨蟒腥臭。已经恢复了定远的生机,却还像病中的维摩。官场思绪轻浮,闲心向往山涧。这里并非瘴气之地,何其幸运能在此安享晚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时期云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通过对古代南诏国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宗教和文化特色。诗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边疆民族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诗人的个人情感也贯穿其中,体现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历史的再现,也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