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吟五首

· 方回
六十曰耆七十稀,西山能有几□□。 宾鸿蛰燕秋如故,朗月清风事总非。 美酒难求周九鼎,丽人多僣管三归。 衰荣颠倒知何意,草上谁家露不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í):年老。
  • 西山:指人衰老或死亡。
  • 宾鸿:指鸿雁,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
  • 蛰燕:指冬眠的燕子。
  • 朗月清风:明亮的月亮和清爽的风,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时光或环境。
  • 九鼎:古代传说中夏禹铸造的九个大鼎,象征国家权力,这里指珍贵的酒。
  • 丽人:美女。
  • (jiàn):超越本分,这里指美女众多。
  • 管三归:指美女众多,管仲有三归,即三处家室,各有美女。
  • 衰荣:衰败和荣耀。
  • 颠倒:错乱,不正常。
  • (xī):干,这里指露水干掉。

翻译

六十岁称为老,七十岁则稀少,西山能有多少人长久。 宾鸿和蛰燕,秋天依旧,明亮的月亮和清爽的风,事情却已不同。 美酒难寻如周朝的九鼎,美女众多如管仲的三归。 衰败和荣耀,颠倒无常,不知何意,草上的露水,谁家的还未干。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六十曰耆七十稀”直接点出了人生的衰老,而“西山能有几□□”则隐喻了生命的终结。通过“宾鸿蛰燕秋如故”与“朗月清风事总非”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对美好时光不再的哀愁。后两句则通过“美酒难求”和“丽人多僣”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世间美好事物的难得与易逝。最后,“衰荣颠倒知何意,草上谁家露不晞”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荣衰无常的深刻认识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哲理思考。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