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丘正之海盐州教授二首

· 方回
去年七月朔风潮,倒海排山蜃鳄骄。 亭□□□□□□,□宫未必尽飘飖。 随宜补葺灯窗破,循序扶持粟廪□。 □友一心研义理,浙乡风俗未萧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朔风潮:指北风带来的潮水。
  • 蜃鳄骄:蜃,指海市蜃楼;鳄,指鳄鱼。这里形容风浪巨大,如同海市蜃楼和鳄鱼般凶猛。
  • 亭□□□□□□:此处缺失文字,无法解释。
  • □宫未必尽飘飖:飘飖,指摇摆不定。这里意思是说,即使宫殿也未必完全稳固。
  • 随宜补葺:随宜,根据情况;补葺,修补。
  • 循序扶持:按照顺序,逐步支持。
  • □友一心研义理:此处缺失文字,意指朋友们一心研究学问和道理。
  • 浙乡风俗未萧条:浙乡,指浙江一带;萧条,指衰败。这里表示浙江的风俗并未衰败。

翻译

去年七月初的风潮,如同倒海排山般猛烈,海市蜃楼和鳄鱼都显得异常凶猛。虽然某些地方可能已经摇摆不定,但宫殿未必全都飘摇。根据情况修补破损的灯窗,按照顺序逐步支持粮食储备。朋友们一心研究学问和道理,浙江一带的风俗并未衰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去年七月风潮的猛烈景象,以及对宫殿稳固性的担忧。诗中通过“随宜补葺”和“循序扶持”表达了应对困难的积极态度。最后,诗人强调了朋友们对学问的追求和浙江风俗的坚韧不衰,展现了即使在自然灾害面前,人文精神和社会风俗依然能够保持活力。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