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闭关子野公明仲祥载酒远慰晚以诗见寄和答

· 仇远
溧阳三日雪平地,城市十家九家闭。 官舍无毡冷彻骨,省事正宜寻老计。 小人自不知纪年,我久忘吾岂忘世。 出门无碍将何之,已拚食贫了三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溧阳(lì yáng):地名,今江苏省溧阳市。

毡(zhān):一种用羊毛或其他动物毛制成的厚实织物,常用于保暖。

省事(shěng shì):指减少事务,寻求简便的生活方式。

老计(lǎo jì):指老年人的生活计划或策略。

纪年(jì nián):记录年岁。

忘吾(wàng wú):忘记自己。

忘世(wàng shì):忘记世俗,超脱尘世。

拚(pàn):决心,不顾一切。

食贫(shí pín):过贫穷的生活。

翻译

溧阳连下了三天的雪,地面上积雪深厚,城市中十户人家有九户都紧闭门户。 官府的房屋里没有毡子,寒冷透骨,正适合我寻求一种简便的生活方式。 我这小人自然不懂得记录岁月,我已久忘自己,又怎能不忘世俗之事。 出门无所阻碍,我将何去何从,已经决心过贫穷的生活,度过了三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溧阳大雪后的景象,通过“城市十家九家闭”生动地表现了严寒中的孤寂与冷清。诗中“官舍无毡冷彻骨”一句,既反映了物质条件的艰苦,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冷。后文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脱态度,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仇远

仇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馀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生性雅澹,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每每寄情于诗句之中。宋末即以诗名与当时文学家白珽并称于两浙,人称“仇白”。他好交友,与赵孟頫、戴表元、方凤、黄洪、方回、吾丘衍、鲜于枢、张雨、张翥、莫维贤等文人墨客均有来往,互相赠答。仇远生当乱世,诗中不时流露出对国家兴亡、人事变迁的感叹,如《采薇吟》、《和范爱竹》、《题赵松雪迷禽竹石图》、《挽陆右丞秀夫》、《怀古)、《凤凰山故宫》、《朝天门城角》等。仇远在南宋已有诗名,而词风大致与北宋词人周邦彦和南宋词人姜夔相近。 仇远著有《金渊集》六卷,皆官溧阳时所作,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另有《兴观集》、《山村遗集》,是清项梦昶所编,残缺不全。据诗人方回在仇远四十一岁时说:“予友武林仇仁近,早工为诗,晚乃渐以不求工,有稿二千篇有余。”看来仇远作品至今散失甚多。词集《无弦琴谱》,多是写景咏物之作。《稗史》一卷,是笔记小说,文字简洁,其中有些故事,笔调流畅,趣味横生。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对仇远的书法也有专门的论述。说仇远的楷书学欧阳询,行、草也善。传世的作品有《七言诗卷》。 ► 780篇诗文

仇远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