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天命孰为之,万有凝精真。
变气间庞杂,未尝泯其淳。
风雨骤冥晦,旸乌出还新。
圣孔昔云没,杨墨仍仪秦。
复生一辩孟,扫之如游尘。
诸老自有宗,钻研患不勤。
彼以顿自诧,所见特未亲。
月晦有死魄,潦涸无迷津。
天定盍少俟,屦□□于巾。
不饮但多忧,无乃真痴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有:万物。
- 凝精真:凝聚精纯真实之物。
- 变气:变化的气质或气象。
- 庞杂:杂乱无章。
- 泯其淳:丧失其纯净。
- 冥晦:昏暗不明。
- 旸乌:太阳。
- 圣孔:指孔子。
- 杨墨:指杨朱和墨子,古代思想家。
- 仪秦:指仪狄和秦越人,古代人物。
- 辩孟:指孟子,古代儒家学者。
- 游尘:飘动的尘埃。
- 诸老:指各位前辈学者。
- 自有宗:各自有其宗旨或学派。
- 钻研患不勤:担心钻研不够勤奋。
- 顿自诧:突然自夸。
- 死魄:指月亮的阴影部分。
- 潦涸:水干涸。
- 迷津:迷失方向。
- 天定:天命注定。
- 俟:等待。
- 屦□□于巾:原文中缺失部分,无法注释。
- 痴人:愚蠢的人。
翻译
天命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万物凝聚着精纯真实之物。变化的气质虽然杂乱,但并未丧失其纯净。风雨突变使得天色昏暗,太阳出来后又恢复了新的一天。圣人孔子曾经逝去,杨朱和墨子的思想仍然存在,仪狄和秦越人的影响也未消失。后来孟子出现,以其辩才扫清了这些思想的尘埃。各位前辈学者各有其宗旨,担心钻研不够勤奋。那些突然自夸的人,他们的见解其实并不亲近真理。月亮有阴影部分,水干涸时没有迷失方向的指引。天命注定的事情,我们或许应该稍作等待,但不要只是空等。不饮酒却多忧虑,无异于真正的愚蠢之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天命、万物、变化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真理追求的坚持和对浅薄自夸的不屑。诗中,“万有凝精真”一句,既是对宇宙万物本质的赞美,也是对真理不变的肯定。而“圣孔昔云没”至“所见特未亲”一段,则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思想的回顾,批判了那些自以为是、缺乏深度的见解。最后,作者以“不饮但多忧,无乃真痴人”作结,讽刺了那些空有忧虑而不实际行动的人,强调了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学问的深刻洞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追次仇仁近韵谩成三首 》 —— [ 元 ] 方回
- 《 两邻家一主人群姬歌饮至夜半一母妻哭官检魇死者 》 —— [ 元 ] 方回
- 《 九日约冯伯田王俊甫刘元煇 》 —— [ 元 ] 方回
- 《 十一月十五夜 》 —— [ 元 ] 方回
- 《 读陶集爱其致意于菊者八因作八首一曰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 —— [ 元 ] 方回
- 《 鄱阳汤仲材以其家息庵存斋东涧三大老鄂州黄龙寺僧惠璋入石诗装为一轴求士大夫赞颂紫阳山下方回之先人字元章嘉定甲戌与晦静先生同年为下偈言而不及此意可乎仲材能作祇夜回作伽佗可也 》 —— [ 元 ] 方回
- 《 五月十一日生朝三首 》 —— [ 元 ] 方回
- 《 偶题五言绝句五首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