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杂书三十首
畴昔夏之夜,百虫无不鸣。
侵寻迫秋杪,惟有蟋蟀声。
微物乏巨喙,寒翅厉酸清。
露将化为霜,欲鸣声不成。
瓦石有深缝,缄默逃汝生。
不然且立死,焉问懒妇惊。
天地布肃令,讵别物重轻。
岂惟蝼蚁蛰,神龙亦潜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畴昔:从前,往昔。
- 侵寻:逐渐,渐渐。
- 秋杪:秋末。
- 微物:小生物。
- 巨喙:大嘴。
- 寒翅:指寒冷中的翅膀。
- 酸清:形容声音凄凉。
- 缄默:沉默不语。
- 汝生:你的生命。
- 讵别:岂能分辨。
- 蝼蚁蛰:蝼蛄和蚂蚁的冬眠。
- 神龙潜形:比喻高贵或强大的人物隐退。
翻译
从前夏天的夜晚,百虫无不鸣叫。渐渐地到了秋末,只有蟋蟀的声音。这些小生物没有大嘴,寒冷中的翅膀发出凄凉的声音。露水即将化为霜,想要鸣叫却发不出声音。瓦石间的深缝,沉默地逃避着生命。否则就会立刻死去,何必问懒妇惊。天地间布满肃杀的命令,岂能分辨事物的重要性。不仅蝼蚁要冬眠,连神龙也会隐退。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夏夜与秋末的虫鸣,描绘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界变化。诗中,“侵寻迫秋杪,惟有蟋蟀声”一句,既表达了秋天的寂寥,又突出了蟋蟀的坚韧。后文通过对微小生物的描写,隐喻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并存。最后,以天地布肃令为背景,暗示了自然法则的不可违逆,即使是神龙也要顺应自然,隐退潜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