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汪以南閒居漫吟十首

· 方回
亿劫日月曜,万古河江流。 惟有人寿短,况不皆白头。 石火仅微吐,草露已遽收。 下士惑齐物,祖述逍遥游。 说梦悔蚁国,悟空惊蜃楼。 实践我异是,钻仰师尼丘。 志学至从心,绝笔于春秋。 相鲁故匪泰,厄陈初何忧。 比彭十不一,聘辙半九州。 中道叹不行,尝欲乘桴浮。 颜子夭穷巷,季路戕凶矛。 是亦各有命,岂伊圣门羞。 人生苟闻道,寒饥胜王侯。 修身以俟死,言行无悔尤。 寄语夜读子,继晷崇膏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亿劫(yì jié):极长的时间。
  • (yào):照耀。
  • 石火:比喻极短的时间。
  • 草露:比喻生命的短暂。
  • 下士:指学问不高的人。
  • 齐物:庄子的一篇,主张万物平等。
  • 祖述: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 逍遥游:庄子的另一篇,主张自由无拘束的生活。
  • 说梦:谈论虚幻的事物。
  • 悔蚁国:比喻对小事过分忧虑。
  • 悟空:领悟空无的道理。
  • 蜃楼: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 钻仰:深入研究。
  • 尼丘:指孔子,因其墓在尼山。
  • 志学:立志学习。
  • 从心:随心所欲。
  • 绝笔:停止写作。
  • 春秋:孔子的著作,也代表历史。
  • 相鲁:指孔子在鲁国的政治活动。
  • 匪泰:不是安逸。
  • 厄陈:指孔子在陈国的困境。
  • 比彭:比较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
  • 聘辙:指周游列国。
  • 半九州:几乎走遍中国。
  • 乘桴浮:乘小船漂流,比喻隐居或放逐。
  • 颜子:颜回,孔子的弟子。
  • 夭穷巷:早逝于简陋的巷子。
  • 季路:子路,孔子的弟子。
  • 戕凶矛:被凶器所伤。
  • 闻道:领悟真理。
  • 寒饥:贫穷。
  • 王侯:贵族。
  • 修身:修养品德。
  • 俟死:等待死亡。
  • 言行:言语和行为。
  • 悔尤:后悔和过错。
  • 继晷:继续努力。
  • 崇膏油:比喻勤奋学习。

翻译

亿万年来日月照耀,千古江河不息流淌。只有人的寿命短暂,且并非人人都能活到白发苍苍。生命如石火般短暂,如草露般迅速消逝。学问不高的人迷惑于庄子的齐物论,遵循逍遥游的思想。谈论虚幻如梦,对小事过分忧虑,领悟空无的道理,对虚幻的事物感到惊讶。我深入研究孔子的学说,立志学习直至随心所欲,停止写作于春秋史书。在鲁国政治活动并非安逸,在陈国的困境又何须忧虑。与彭祖相比,我的寿命不及他十分之一,但我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中途感叹理想难以实现,曾想隐居或放逐。颜回早逝于简陋的巷子,子路被凶器所伤。他们各有命运,并非圣门的耻辱。人生若能领悟真理,贫穷胜过贵族。修养品德等待死亡,言语和行为无悔无过。寄语那些夜晚读书的人,继续努力勤奋学习。

赏析

这首作品深刻反思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通过对日月、江河的永恒对比人寿的短暂,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诗中对庄子的齐物论和逍遥游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认为这些理论虽然能带来心灵的慰藉,但并不能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诗人推崇孔子的学说,强调立志学习、修身养性,认为即使生活贫困,只要能领悟真理,也比贵族生活更有价值。诗的结尾鼓励读者勤奋学习,不断追求知识和道德的提升,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