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食叹

· 方回
里巷有穷叟,颓屋仅四壁。 晨出暮乃归,升合赖筋力。 何能致大嚼,所具但粝食。 上以饫老妻,下以毓子息。 每饭焉得饱,醯酱或弗给。 欢然咀啖间,相对无戚色。 谁家粗禄仕,粱肉颇丰殖。 至亲本不多,辛苦养奴客。 雕盘割玉脂,香甑淅珠粒。 精腶及美糗,俊味岂易得。 大姬挟怨怒,不举至日昃。 小婢亦仰面,屏置若弃掷。 政尔万金重,不作一钱直。 主人敢兴问,翠眉愈烦啧。 乃知钟鼎门,庖宰刀机赤。 不如□□底,破铛煮荞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颓屋:破旧的房屋。
  • 升合:古代量器,这里指粮食的量。
  • 粝食:粗糙的食物。
  • :饱食。
  • :养育。
  • 醯酱:醋和酱,指调味品。
  • 咀啖:咀嚼食物。
  • 戚色:忧愁的表情。
  • 禄仕:官职和俸禄。
  • 丰殖:丰富。
  • 奴客:仆人。
  • 雕盘:雕刻精美的盘子。
  • 玉脂:比喻精美的食物。
  • 香甑:蒸饭用的器具,这里指蒸出的饭。
  • 淅珠粒:形容米饭粒粒分明,如同珍珠。
  • 精腶:精美的肉食。
  • 美糗:美味的食物。
  • 俊味:美味。
  • 大姬:指主人的女儿。
  • 日昃:太阳偏西,指下午。
  • 翠眉:指女子的眉毛,这里代指女子。
  • 烦啧:不耐烦地啧啧声。
  • 钟鼎门:指富贵人家。
  • 庖宰:厨师。
  • 刀机赤:刀和砧板,指厨房用具。
  • 破铛:破旧的锅。
  • 荞稷:荞麦和黍稷,指粗粮。

翻译

在里巷中有一个贫穷的老人,他的房子破旧不堪,仅有四面墙壁。他每天早晨出去,直到晚上才回来,全靠自己的体力来维持生计。他如何能大口吃肉,所吃的只是粗糙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让老妻饱食,也能养育子女。每次吃饭都难以吃饱,连醋和酱有时都供应不上。但在欢快地咀嚼食物时,他们相对而坐,没有忧愁的表情。

而那些拥有官职和俸禄的人家,食物颇为丰富。他们的至亲并不多,却辛苦地养着仆人。他们用雕刻精美的盘子盛放美食,用香甑蒸出如同珍珠般的米饭。精美的肉食和美味的食物,这样的美味实在难得。主人的女儿因为怨怒,直到下午都不肯吃饭。小婢女也仰面朝天,将食物像丢弃一样放在一旁。这些食物虽价值万金,却不被看重。主人敢问,女子的眉毛更加不耐烦地啧啧作响。

由此可知,富贵人家的厨房,厨师的刀和砧板总是忙碌。还不如那些贫穷人家,用破旧的锅煮荞麦和黍稷。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贫穷老人与富贵人家的生活,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贫富差距。诗中,贫穷老人的生活虽然艰辛,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与富贵人家内部的矛盾和不满足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