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范景文莺字早字二首

· 方回
醉眼无国色,醉耳无霆声。 醉卧亦无梦,一醉泯七情。 宿醉魂死矣,谁欤奠孔楹。 酒醒魂忽还,里巷无不惊。 决定一锸埋,绝胜五鼎烹。 诗人张公子,中年捐燕莺。 独肯从我辈,共醉争筹觥。 果能再一醉,勿爽游金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ǐn):消失,消解。
  • (yú):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词。
  • (diàn):祭奠,祭拜。
  • 孔楹 (kǒng yíng):古代用于祭祀的柱子,这里指祭奠的场所。
  • (chā):铁锹,这里指埋葬的工具。
  • 五鼎烹 (wǔ dǐng pēng):古代贵族用五鼎来烹煮食物,这里指奢侈的生活。
  • 张公子:指张籍,唐代诗人。
  • 燕莺 (yàn yīng):指燕子和黄莺,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时光。
  • (gōng):古代的一种酒器。
  • 金明:金色的明亮,这里可能指美好的景象或时光。

翻译

醉眼之中不见国色天香,醉耳之中不闻雷霆之声。 醉卧时连梦也不做,一醉便消解了七情六欲。 宿醉之后灵魂仿佛死去,谁来祭奠那祭奠的场所? 酒醒后灵魂突然回归,里巷中无人不感到惊讶。 决定用一把铁锹埋葬自己,绝对胜过享受五鼎烹煮的奢侈生活。 诗人张籍,中年时放弃了美好的事物。 唯独愿意与我们一起,共醉争抢酒杯。 如果能再次一醉,不要错过游赏金色的明亮时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醉酒与酒醒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诗中“醉眼无国色,醉耳无霆声”描绘了醉酒后的超然状态,而“一醉泯七情”则进一步强调了醉酒带来的情感解脱。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张籍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再次共醉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