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用渊明韵二首

· 方回
穷山岂有节,疲氓不聊生。 比户迫冻馁,九日存空名。 旦视觜参中,斗极南北明。 知我乏机杼,促织亦销声。 昔健酒易得,痛饮倚妙龄。 焉知齿发暮,壶尽无可倾。 寒英粲荒圃,槁叶铿前荣。 坚忍验学力,乖离怅时情。 死也谅不磨,可惜百无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觜参(zuǐ cān):星宿名,觜宿和参宿,这里指天空的星辰。
  • 斗极:北斗星和北极星。
  • 机杼(jī zhù):原指织布机,这里比喻创作或思考的能力。
  • 促织:指蟋蟀,因其鸣声似织机声而得名。
  • 壶尽:酒壶空了,比喻无酒可饮。
  • 寒英:指菊花。
  • 荒圃:荒废的园子。
  • 槁叶(gǎo yè):枯叶。
  • (kēng):形容声音响亮。
  • 乖离:分离,不和谐。
  • 时情:时世之情,时下的社会状况。

翻译

在穷山之中,哪有什么节日可言,疲惫的百姓生活困苦。家家户户都在为温饱而挣扎,重阳节只剩下一个空名。早晨仰望天空,觜宿和参宿清晰可见,北斗星和北极星分明指示着南北。知道我缺乏创作的灵感,连蟋蟀也停止了鸣叫。

昔日酒容易得到,年轻时可以痛饮。哪里知道到了老年,酒壶空了,再也无酒可饮。荒废的园子里,菊花盛开,枯叶在前院沙沙作响。这种坚韧不拔的学识力量,与时世的分离和不和谐让我感到惆怅。即使死去也不会被磨灭,可惜的是,我一生中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的凄凉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中,“穷山”、“疲氓”、“空名”等词语,深刻揭示了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同时,通过对星辰、蟋蟀、菊花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成就的渴望,体现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对时代的批判。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