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章吕公挽词二首

· 方回
燕颔逢荆鄂,于今四十秋。 始闻降鬼国,遄见拔泸州。 庙议颛私意,边围堕诡谋。 弃襄不令守,铁锁靠江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颔(yàn hàn):形容人的相貌威武,这里指吕公的英勇形象。
  • 荆鄂:指荆州和鄂州,古代地名。
  • 降鬼国:指征服或平定边疆的异族或敌国。
  • 遄见(chuán jiàn):迅速见到,这里指迅速取得胜利。
  • 拔泸州:攻克泸州,泸州是古代地名。
  • 庙议:朝廷的议事。
  • 颛私意(zhuān sī yì):专断私心,指决策时只考虑个人利益。
  • 边围:边疆的防御。
  • 堕诡谋:落入阴谋,指边疆防御策略失败。
  • 弃襄:放弃襄阳,襄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 铁锁靠江流:形容江防坚固,但这里指江防被放弃,铁锁无用。

翻译

吕公英勇的形象在荆州和鄂州相遇,至今已有四十个春秋。起初听说他征服了边疆的敌国,迅速攻克了泸州。朝廷的议事却充满了私心,边疆的防御策略落入了阴谋之中。放弃了襄阳,不再令其守卫,江防的铁锁只能依靠江流,失去了作用。

赏析

这首挽词回顾了吕公的军事生涯,从他的英勇形象到他在边疆的军事成就,再到朝廷决策的失误和边疆防御的失败。诗中透露出对吕公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通过对比吕公的功绩和朝廷的失误,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