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秋感二十首
如仁故宜褒,小器自当贬。
圣言存至公,功罪岂相□。
□□微此人,孰禦匪茹猃。
归坫备大夫,亦已越绳检。
末季饶梼餮,妄自作崖厂。
聘室至无算,食玉不云忝。
丝毫靡建立,日夜煽虐焰。
攫啖知饱足,曾不如猿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如仁:如同仁德。
- 褒:表扬,赞扬。
- 贬:贬低,批评。
- 圣言:圣人的言论。
- 至公:极其公正。
- 功罪:功劳和罪过。
- 微:如果没有。
- 禦:抵御。
- 匪茹猃:不食的野兽,比喻恶人。
- 归坫:归隐。
- 绳检:约束,规范。
- 末季:末世,衰败的时期。
- 梼餮:贪婪无厌。
- 崖厂:高大的房屋,比喻权势。
- 聘室:娶妻。
- 食玉:比喻奢侈的生活。
- 煽虐焰:煽动暴虐的气焰。
- 攫啖:抓取和吞食,比喻贪婪。
- 猿嗛:猿猴的颊囊,比喻储存食物的地方。
翻译
像仁德之人自然应该受到表扬,而小器之人则应当受到批评。圣人的言论总是极其公正,对功劳和罪过岂能混为一谈。如果没有这个人,谁能抵御那些不食的野兽般的恶人。归隐之后被封为大夫,也已经超越了常规的约束。在衰败的末世,贪婪无厌的人妄自尊大,权势显赫。娶妻无数,生活奢侈无度,却丝毫不建立任何功业,日夜煽动暴虐的气焰。他们贪婪地抓取和吞食,直到饱足,却还不如猿猴的颊囊有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仁德之人与小器之人的对比,以及对末世贪婪无厌之人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公正和道德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匪茹猃”比喻恶人,“崖厂”比喻权势,“食玉”比喻奢侈的生活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批判力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强烈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