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亭秋怀十五首

· 方回
天欲兴苍姬,一家三圣人。 扶持用礼乐,行苇于焉臻。 有国八百年,终亦化为秦。 末俗誇神仙,吐故以纳新。 彭门讫有冢,瀛洲浩无津。 羽衣还缑山,举家不得亲。 君幸有美酒,何不频沾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姬:指周朝,因其始祖姬姓,以青色为象征,故称苍姬。
  • 三圣人:指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旦,他们被尊为周朝的圣人。
  • 行苇:《诗经·大雅·行苇》中的篇章,象征着周朝的礼乐文化。
  • :达到,实现。
  • 化为秦:指周朝最终被秦朝所取代。
  • 末俗:指末世的风俗,这里特指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
  • 吐故以纳新:指道教修炼中的一种方法,通过吐出旧气,吸入新气来延年益寿。
  • 彭门:指彭祖,传说中的长寿人物,其墓称为彭门。
  • 瀛洲:传说中的仙境,位于东海之中。
  • 浩无津:形容瀛洲遥远,无法到达。
  • 羽衣:指道士或神仙所穿的服饰,象征着超脱尘世。
  • 缑山:传说中的仙山,位于河南省。
  • 举家不得亲:指修炼成仙后,无法与家人团聚。
  • 沾唇:指饮酒。

翻译

天意似乎要兴盛周朝,一家之中出现了三位圣人。他们用礼乐来扶持国家,周朝的礼乐文化因此得以实现。周朝虽然有八百年的历史,最终还是被秦朝所取代。末世的风俗崇尚神仙之道,人们通过吐故纳新来追求长生。彭祖虽然有墓,但瀛洲仙境却遥不可及。穿上羽衣回到缑山,却无法与家人团聚。幸好你还有美酒,为何不频频举杯畅饮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周朝兴衰和末世神仙思想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天欲兴苍姬,一家三圣人”展现了周朝的辉煌,而“有国八百年,终亦化为秦”则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后半部分通过对神仙追求的批判,暗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孤独。最后,诗人以“君幸有美酒,何不频沾唇”作为结尾,既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