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宾旸斋中独坐五首

· 方回
谁欤载笔掌丝纶,雾雨何伤隐豹文。 绝望都俞参稷契,劣能损益记周殷。 蠹残书册犹堪觑,草没阶除尽不耘。 郑老襟期少陵解,从渠衮衮更纷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ú):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词。
  • 载笔:指从事文墨工作。
  • 丝纶:古代指皇帝的诏书。
  • 隐豹文:比喻隐藏才华。
  • 都俞:指古代的都城和俞国,这里可能指古代的典籍或知识。
  • 稷契: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臣。
  • 损益:增减,这里指对历史或知识的评价和修正。
  • 周殷:指周朝和殷朝,代表古代的历史。
  • (dù):蛀虫,这里指书籍被虫蛀。
  • 襟期:胸怀,抱负。
  • 少陵:指杜甫,因其曾居少陵,故称。
  • :理解,领悟。

翻译

是谁在执笔记录着帝王的诏令,即使雾雨也未曾损伤他隐藏的才华。 对于古代的都城和贤臣稷契,我已不再抱有希望,只能勉强评价和修正周殷的历史。 虽然书籍已被虫蛀,但仍可窥见其内容,草丛覆盖了台阶,却无人耕耘。 郑老的胸怀和抱负,只有杜甫能够理解,任由世间纷纷扰扰。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文墨工作的执着与对古代知识的尊重,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诗中“隐豹文”一词巧妙地比喻了作者隐藏的才华,而“都俞”、“稷契”、“周殷”则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末句以杜甫的理解作为对比,突显了作者的孤独与超脱,表达了一种在纷扰世界中保持独立思考和追求的精神。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